青春在疫线|聚是一团火,这群90后急诊护士在坚守中更有“战斗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她说:“我还可以继续上班。”她说:“困难都是暂时的,寒冬过去后必将迎来温暖的春天。”……愈是艰难时刻,愈有挺身而出的身影,而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存在,都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坚强之盾。
疫情当下,急诊工作量倍增,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这群90后年轻医护逆流而上,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
上午9点,沈慧婷刚配合医生接收好一位120送来的患者,后面不断有新的病人送来急诊。“快,氧饱和度只有60%,入抢!”“病人气急明显,快吸氧”……眼下,各大医院急诊科正面临着“战斗性减员”与“工作量攀升”的矛盾。1994年出生的沈慧婷是曙光医院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号长,也是急诊团支部书记,在眼下这个严峻时刻她觉得自己必须要带领着身边的年轻人,坚守在岗位上。
三天前,沈慧婷也“中招”了,发热症状稍微缓解后她便回到了岗位上。在急诊,她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地安抚紧张的患者,“您别怕,来医院了,我们陪着您……”她和同事们坚持奋战在急诊一线,面对各种各样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他们快速诊断、甄别、评估,用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操作,配合医生分秒必争,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沈慧婷告诉记者,为积极应对就诊患者暴增,在急诊的每个地方,预检台、抢救室、诊疗室、发热门诊等,都能看到大家在忙碌的身影。有的同事即便感染了,仍旧坚持着上班,只为守护着一个个鲜活而脆弱的生命;面对着病情急且危重的患者,大家沉着冷静,并肩战斗。工作间隙,大家互相打气:没有胃口,也要好好吃饭,增强抵抗力就可以多顶一天班。同事间不定时分享治疗咽痛、咳嗽的中医小妙招……在一个有温度的团队中,大家相信“聚是一团火”。
虽年轻,但是这群90后一直坚守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1998年出生护士郑惠、1997年出生的护士倪芳芳纷纷参与了支援外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忐忑中开始变得更有“战斗力”。
在日记中,这群年轻的姑娘写道:患者进仓时都是焦虑不安,忧心忡忡,身体拖沓,进仓后有我们中医特制的中药,合理的安排饮食与运动,很快第一位患者出院了,这让所有的患者都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大家互相鼓励,看着患者从一开始的焦虑恐惧到后来的乐观自信,从身体不适到健康出院,这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更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团结一家亲,希望我们继续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曙光就在眼前!
病毒与病魔虽然冰冷,但在治疗的过程中,仍旧会有一些温暖的人、温暖的话,给予这群90后坚守的力量和勇气。
九十余岁的高龄刘奶奶,不小心感染后高热气急入院。在自己身体最不舒服的状态下,她仍要求把自己的口罩戴好,“我感染了,尽量不要传染给你们。”看着满脸写着坚毅的刘奶奶,暖流漫上心间。
有的患者会在看到医护连续工作数小时,关切地说,“你们歇歇吧,别累坏了。”“这个时候,最苦的就是你们。”看到医护忙碌到脚不沾地,不少患者说,“年轻人,你慢慢来,我不着急……”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却总是安慰。”沈慧婷说,不仅仅因为“医者情怀”支撑着他们,更多的是相遇的这群人,让大家明白坚守的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