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宣布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并发布重要提示
2023-01-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1月8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宣布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并发布重要提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疫苗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强化疫情监测,加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防护,制定相关预案,强化培训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

要关口前移,全链条、全要素、全力以赴做好救治患者;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做好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地区防控,减少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努力实现压峰错时;有针对性提高老年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

米锋指出,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疫苗接种

第十版防控方案做了哪些调整?据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并根据现阶段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及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第十版防控方案进行了几个主要方面的调整:一是更新了疾病名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应急情况下,增加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等。

三是调整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定期开展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社区重症高风险人员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等。

四是调整传染源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五是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施。也就是说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暴发流行期间,结合病毒变异的情况,疫情流行的强度、医疗资源的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根据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紧张程度等,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防控措施,目的就是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减少发病率,减轻感染者短期内剧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有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版防控方案对预防接种提出明确规定

据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对预防接种提出了一些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强调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对于3岁以上的适龄人群,如果没有禁忌证,还是鼓励要接种疫苗。另外,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要全程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要完成加强免疫。

第二,对符合条件的18岁及以上的人群要完成1剂次的加强免疫。在加强免疫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不管是选择序贯免疫还是选择同源免疫,不能同时进行,只能选择一项。

第三,进一步强调了对感染高风险的人群,有60岁以上老年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还有免疫缺陷的人群,这些都是感染之后容易引发重症的人群。

第四,提出了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的建议。第二剂次免疫跟第一剂次加强免疫要间隔6个月以上。希望通过对这些高风险人群,老年人群、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来提高对他们的保护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同时,方案也提到,后续根据疫苗研发的进展和临床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完善免疫策略。另外,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基层要对他们进行摸底,一个是了解基础性疾病的情况,另外了解疫苗接种的情况,然后根据摸底情况等进行风险分类,有重点地推进这些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新冠病毒感染后多长时间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王华庆提醒道,如果通过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确认了感染新冠病毒,近期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是多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免疫力弱于感染病毒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所以后续有些人按照免疫程序是需要接种疫苗的。假如要接种疫苗,之前发布的指南中规定感染时间和接种时间间隔不少于6个月。因为监测和研究显示6个月内感染占比非常低。

涉及到感染和疫苗接种的间隔,其实也是疫苗接种免疫程序的一部分,随着疫苗研究的深入,以及防控疾病的需要,免疫策略和接种间隔也会做相应的完善和调整,王庆华补充说道。

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就一直开展着新冠病毒的监测工作。从全球的角度看,XBB系列变异株主要是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流行。

近期,XBB在流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子代亚分支XBB.1.5,这个进化分支在美国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当中比例是比较多的,而且呈现一种增长的趋势。美国疾控中心也监测到了,预测在未来几周之内,XBB.1.5有可能会取代当前美国流行的BQ.1和BQ.1.1的流行优势,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株。

截至2023年1月7日,全球已经在3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了XBB.1.5。事实上,从近两年疫情防控比较好的国家来看,像日本还有一些国家,XBB.1.5并没有成为优势毒株。我国监测数据显示,从2022年8月1日到现在,共监测到16例XBB本土关联病例,都是XBB.1进化分支。

陈操指出,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之前的关切变异株,像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是明显增加的,这也导致了XBB在美国这些国家的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从现在的报道和研究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XBB系列变异株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也就是说它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