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刚”在消失,10委员联名为传统上海早点发声
2023-01-10 上海

各种特色小吃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而早点更是城市烟火气的体现。上海虽然是一个移民化程度很高的国际大都市,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程度很高,但是其本身的一些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仍然需要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近年来,社会上对保护上海方言的呼声很大,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民对这座城市一些特质慢慢流失的担心和焦虑。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期间,包括九三学社社员、市政协委员陈新等在内的10位委员将提交一份《关于挽救濒临消失的传统上海早点的建议》的联名提案。

陈新认为,目前上海市民可以选择的早餐场所主要是各类中西快餐店、面包房和包子铺,基本不包含任何上海元素。疫情前,在一些居民区还能看到卖上海最典型早餐“四大金刚”的铺子(其中粢饭团往往被粢饭糕取代,其实两种完全不同),但是总量越来越少,而且大多由外来务工者经营,质量差强人意。此外,在家门口不远就能找到一家好吃的生煎馒头摊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过去自己拿着锅子排队等生煎的场景也不复出现。

“连上海最普通的早点‘四大金刚’和生煎馒头都沦落到如此地步,更不用说其他过去常见的早点了,比如麻球、糖糕、包脚布、羌饼等,更是随着前两年的沿街商铺的整治和这两年的疫情几乎消失殆尽。”陈新认为,过去很普通的油墩子和葱油饼,现在更是变成稀缺资源,往往只能在远离市区的旅游景点才能寻觅到它们的踪影;而在市区,但凡有味道好一点的摊点,立刻会成为网红景点,吸引众多顾客纷纷前去打卡。除了这些,像老虎脚爪、酒酿饼、带鱼饼、香脆饼这类早点,恐怕现在的年轻人或者新上海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因此,承载着老一辈上海人记忆的这些上海早点急需受到保护性抢救,并且相信它们仍然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

随着疫情的逐渐过去,人民生活将恢复正常,城市的烟火气将重新聚拢,陈新认为,此时应该是开始考虑保护和挽救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上海早点的最佳时间,他给出了5大建议,分别是:有关部门开展相关调研,确定一批传统上海早点名录;鼓励和扶持一批居民区附近的家门口早餐店,适当降低开店门槛,确保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知晓度的“四大金刚”和生煎馒头等上海早点不会继续萎缩;恢复甚至增加流动早餐车的数量,鼓励其优先提供传统上海早点;寻找能够制作濒临消失的传统上海早点的师傅,鼓励和扶持他们将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有条件的可作为非遗传承人或者为其设立工作室;通过媒体宣传,或者通过举办上海传统早点制作大赛的方式,让上海市民了解上海传统早点,推进上海传统早点的保护工作。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