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演出市场,春的气息浓郁
2023-01-19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这个新春,上海的艺术“储备”丰富、供应充足。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1月19日从上海大剧院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等文化机构获悉,他们都准备了优质的线上、线下内容供市民选择,充分展示了上海这座亚洲国际演艺之都的文化魅力。

 大剧院  《只此青绿》之后开启“春之季” 

新春佳节临近之际,演艺市场也洋溢着火热的过年气氛。在上海大剧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一连7场、增开加座尽数售罄,已于1月18日晚合上画卷。收官当天,上海大剧院“2023春之季”也正式公布。相比于线上的便捷,线下演出更强调舞台艺术的现时体验性。

在“2023春之季”的演出菜单里,以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为代表的本土创制力量分量十足,如打磨提高的舞剧《白蛇》和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如上海歌剧院即将焕新上演的两部歌剧《波西米亚人》和《托斯卡》,又如即将中国首演的两部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剧院魅影》中文版等,均惹人注目。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上海大剧院计划在海内外演艺业态的新格局下,重新布局一份与国际接轨的跨年演出季,将于迎接25周年庆之际推出。

国际芭蕾艺术家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的舞剧《白蛇》以当代女性视角演绎千年传奇,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武术等东西方舞蹈语汇碰撞融合,汇聚 Edwaard Liang、许忠、罗周、周可等顶尖主创,是国际化表达“焕新”中国故事的最新舞蹈作品,国内青年人气舞者为主的“水月”阵容将在今年3月起舞。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将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78万字的长篇原著在100分钟内高度浓缩,仅以五个角色、一台钢琴,奉上堪比交响乐般繁复的高难度演唱,在中文音乐剧的舞台上刮起“卡拉马佐夫风暴”,今年3月和6月将在大剧院重新启动新一轮驻演。

此外,翻看“2023春之季”演出菜单,不难发现,音乐剧、歌剧异彩纷呈。就音乐剧而言,2023年上半年,上海大剧院的大、中、小三个剧场预计将上演超过7台125场、规模和题材各异的音乐剧,包括《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道林格雷的画像》、《剧院魅影》中文版、《复活吧!胡萝卜》、《阿兔酱紫》、《蝶变》、《异校》等,其中源于世界原版的中文版大型制作和少儿剧团打造的青春制作、家庭向和悬疑向、“全男班”和“双女主”等不同面貌并陈,既有中国首演、也有多轮复演,音乐剧这一舶来的舞台文艺覆盖大剧院各年龄段、审美喜好的观众群体,形成丰富多元、竞相绽放的可喜态势,是上海大剧院运作音乐剧20年来品牌积淀和IP开发进入新阶段的一种表现,是当下演艺舞台快速复苏和全面重振的一个缩影。其中,两部音乐剧新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备受瞩目的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均将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迎来“中国首演”。

歌剧是上海大剧院重要的古典节目品牌,在2023春之季,全副舞美上阵、久违的全景歌剧将回归大剧院的舞台。由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执棒,歌剧巨匠普契尼的两部经典《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将以全新版本、最新制作,时隔多年今年2月先后重登上海,带来海派气质鲜明的舞台呈现。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得益于坚持以创演为中心环节,通过自身平台优势,不断强化文艺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上海大剧院将持续在演艺行业深耕和探索,助力“演艺大世界”的高质量发展。

 艺术节  除夕上线丰富的中国特色节目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承办、上海文化联谊会协办的2023“欢乐春节·浦江艺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线演艺项目将于2023年1月21日起,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官网专题页面正式上线。

从除夕至元宵,包括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民族交响史诗《英雄》等在内的7台原创舞台演出,《十年·海上风华》等3个海派特色的美术展览以及10多部纪录片和城市宣传片,将集中通过中、英、俄、阿四种语言,向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超过50多个国家的驻外使领馆和文化中心,30多个“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成员机构进行推送。在与海内外各界“共庆新春佳节,同享艺术盛宴”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和合之美,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全球观众共飨中国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创世神话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是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上海民族乐团民族交响史诗《英雄》、上海音乐学院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上海轻音乐团《中华创世神话音乐会》等音乐会,都是传统文化、当代视角、创新表达的典范,也是本季“欢乐春节·浦江艺汇”的一大亮点。

同时,充满上海风情、江南韵味、中式美学的舞台艺术作品则诠释了当代中国气韵。其中,有富有江南特色与时代风采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原创作品《丝竹里的江南》;有呈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繁华大上海的上海芭蕾舞团芭蕾舞剧《花样年华》;有汇聚上海歌舞团青年名家精品力作的舞蹈作品集锦《满庭芳》;也有融合绘画、文学与音乐的上海交响乐团交响音诗《千里江山》。

具有国际气质和丰富内涵的海派文化,也将通过便捷的新媒体端传递给全世界,共同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当代题材的《“十年·海上风华”:记上海城市巨变》展览描摹上海这座希望之城在十年间的高速发展;刘海粟美术馆《百川归海——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10周年纪念展》集聚吴昌硕、刘海粟等大家名作,彰显海派艺术文脉和精神;《“化像”:数字艺术共创展》以AI绘画方式面向不同年龄的在校学生,在创作中助力实现大美育功能。

除了在静态的画作中感受城市变迁,视频展播将带领海内外观众完成一场沉浸式城市漫游。《海派百工 璀璨非遗》纪录片通过上海传统工艺匠人们的生活故事、精湛技艺,展现古老技艺的传承创新;《海派城市考古》宣传片在发现城市、体验城市、分享城市的过程中,让人细细品味上海这座城市贯通中西的底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