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场馆推陈出新,窥海派文化看上海年俗
2023-01-2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都铆足了劲,推了一系列重磅展览,让市民过一个文化春节。“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春节八大展览的一大亮点,从中可以看到海派画家参与“美术革命”的热忱。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每年的保留节目海上年俗展,今年也将推陈出新。

  “何谓海派”  

中华艺术宫这个展览说清楚了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近年一直在做“何谓海派”的研究展系列。今年跨越整个春节长假的是“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这个汇集了250余名海派画家250余幅作品的大型展览,主要聚焦1949年之后的上海美术史。

在展览现场,“光风霁月”展策展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朱国荣对青年报记者说,这个展览前后筹备长达三年,主要是去看海派绘画在近100年中的演变历程。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占到总数的五分之一,这只是一个参照,观众由此可以看到海派画家们在1949年后是如何真诚地投身到“美术革命”中的。

在朱国荣看来,“美术革命”是很彻底的。绘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方向都是全新的。所以旧时的海派画家们开始了改造旧连环画、旧年画和旧国画的努力。当时题材上是社会主义的,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而这一部分也是“光风霁月”最有意思的一部分。

中华艺术宫作为国有美术航母领头羊,近年不断加强资源配置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大美术馆计划。也因此,今年春节他们一口气推出了八大展览,让市民过一个文化新年。除了“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还有“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上海设计10X10全球大奖展”等。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年俗文物展。

  老玩具老年画  

看旧时上海人怎么过春节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这几年每年都会举办年俗展,这已经成为他们喜迎新春的保留节目。今年的“沪上新年 美好生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年俗文物展”今天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为市民带来一场具有海派魅力和人文暖意的新年聚会。

此次展览精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特色馆藏文物82组,涵盖小校场年画、月份牌、老上海戏单、上海老字号包装以及各类老上海儿童玩具、贺年片等,尽显海派年俗特色。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展品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人看到旧时人们是怎么过新年的。

展览分为“迎新年”“贺新年”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迎新年”,内容呈现腊月以后民间的诸多传统习俗,从祭灶、掸尘、赠历本、蒸年糕、贴年画、守岁六个部分介绍老上海人为迎接新年所做的准备,可见其中满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与祝福。第二部分“贺新年”,以放高升、祭祖祀神、拜年帖、接财神、赏花灯、逛庙会、过三桥等传统年俗活动,展现上海人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喜庆景象。观众不仅能看到自己熟知的年俗习惯,也能收获一些“冷门”的年俗知识,如:寻喜神、爆孛娄、走三桥等。

展览现场的布置还原出了过新年的热闹气氛。“年货大街”“年画摊子”“年夜饭”等布景,充满老上海人过年的情怀,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此外,还有年历“翻一翻”、赏花灯猜灯谜等颇有趣味的互动展项,令人沉浸式感受浓浓年味。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欣赏展览,1月17日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推出AR导览服务,观众戴上眼镜对准展品,即可看、可听、可语音指令,令文物在眼前“活”起来。据悉,AR眼镜智慧导览立足于“人机交互技术和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开发的科技创新成果,围绕博物馆智慧导览提升与文物活化利用,通过将文物信息、研究成果与大数据可视化的形式,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实时观览互动体验,让文物有温度、历史可感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