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过期日历书被做成“隔年饭”
2023-02-0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进入2月,经过了春节档热销的各种2023年日历书开始陆续下架。很多读者好奇,如此昂贵的大部头日历书下架后将有何去向,是否给出版社造成损失。记者了解到,这些日历书大多要经历一个“回炉再造”的过程,出版社将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日历书因制作成本极高,定价一般都在百元以上,一些限量版甚至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但既然是“日历”,其销售周期也是很短暂的,一般上一年的九、十月份上市,次年一、二月份下架。这些年日历书扎堆,几乎每家出版社出版都在出日历书,这也就造成一个局面,就是到了要下架时,很多日历书其实还没有卖掉。

按照通常的规则,下架后,书店就会把书退还给出版社,这些书要么就进入仓库,成为名副其实的“库存书”,要么化为纸浆,重新造纸。记者了解到,对于时效性很强的日历书,当库存书是毫无意义的,而如果就此化为纸浆,出版社恐怕有舍不得。所以日历书的“回炉再造”便成为了一门学问。

记者看到有一本民俗题材的日历书,出版社当初在做书的时候,就为将来“回炉再造”作了不少准备。他们把将民俗知识和日历分两页印制,这样图书回收时,可以将民俗知识那一页抽离出来,再用到第二年的日历书上。“其实诸如民俗、文学、文物这些题材的日历书,其所要传播的知识都是永恒的,今年普及和明年普及没有任何区别。新的日历书只要稍作一些调整,就可以再次使用了。”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告诉记者。

当然,这种将知识和日历分开印制的方法,从一开始就会增加日历书的成本,但因为第二年、第三年的编辑印制成本减少,所以总体来看还可以。除了这种办法之外,不少出版社也会在“回炉再造”的过程中,选择将一些知识内容重复使用,在次年的日历书上用一些老的,也用一些新的,就这么“掺合”着用,以此来降低成本。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局面,日历书的重复率越来越高。现在读者买到的很多日历书都是“似曾相识”,这有知识内容相互“借鉴”的因素在,也可能今年买到的书原本就是去年做的。这里面就要说到出版社做书的“诚意”问题,“我把这种‘回炉再造’的书称为‘隔年饭’,现在大家隔夜饭都不怎么吃了,又如何好意思把‘隔年饭’给别人吃,这连基本的诚意都没有了啊。”资深出版人李德明说,这样的结果是日历书会越来越快地失去读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