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明媚的春光已到来,《托斯卡》预示联合制作歌剧将成常态
2023-02-1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普契尼经典歌剧《托斯卡》,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韩蓬“学习声乐开始就梦想能扮演其中的角色”的作品,还是让国家大剧院男高音歌唱家王冲“在男高音合适的年龄能接到其中的角色”感觉“非常幸运”的作品,地位不言而喻。2月24日至26日,原本作为上海歌剧院和上海大剧院2023新年音乐会的这部重磅作品,因疫情延期后,将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上演,开启上海站“别克大师系列”首演。“本来2月份是演出淡季,现在上海掀起了歌剧的热潮。”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歌剧院将探索更多的创新,让歌剧越来越走到普通市民身边。

 ◆ 全新制作的经典大剧 ◆ 

歌剧《托斯卡》是普契尼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脚本由路易吉·伊利卡与朱塞佩·贾科萨根据维克多利亚·萨尔杜的五幕同名戏剧编写而成,1900年首演于罗马,一百多年来常演不衰。此次上演的《托斯卡》,是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版。

作为一部歌剧经典巨作,《托斯卡》的音乐变化丰富且内涵深刻,乐队编制庞大,这对指挥的演绎及其与乐队、歌唱家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将在本轮《托斯卡》演出中担任指挥的许忠,在与演员及乐队排练之中便已显现出对该剧的精通熟练与深刻理解,并通过对气息、律动、弓法等一系列细节的打磨,不同声部之间、人声与音乐之间的平衡,让普契尼笔下的歌剧音乐层次分明地展现出剧中人物丰富的情绪和更深层的内心变化,张弛有度之间展现出震慑人心的戏剧张力。

作为上海歌剧院2023年度艺术家及本次领衔主演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是迄今为止唯一同时受邀世界六大顶级歌剧院并担任主角的中国歌唱家,而《托斯卡》不仅是她25年歌剧生涯中最具代表和标签的歌剧之一,更是她驰骋国际舞台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她受邀演出最频繁的歌剧剧目。自2002年和慧在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第一次出演托斯卡,并在“歌剧之乡”意大利一战成名后,至今为止她已经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成功演出过百余场《托斯卡》。而此番《托斯卡》全本的中国首秀,是和慧继《阿依达》《图兰朵》《乡村骑士》《丑角》之后与上海歌剧院以及许忠的再次携手,这场“再续前缘”也使本轮演出备受期待。“我98年首部完整的一台歌剧就是在上海大剧院演《阿依达》,这里是一个年轻人开启歌剧梦想的地方,再次回到这里我感慨万千。”她透露,这将是自己的第103场《托斯卡》。

此前与和慧在《图兰朵》和《丑角》中皆有合作的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韩蓬,在谈到这次主演完整舞台版《托斯卡》时,难掩兴奋之情。 “早在2010年,我便是凭借《托斯卡》中的著名男高音咏叹调“星光灿烂”,夺得意大利理查德·赞道纳伊(Riccardo Zandonai)国际青年歌唱家大赛第一名。之后,在2013年收获美声组第二名的第十五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这首经典男高音咏叹调也是我的参赛曲目之一。如果《星光灿烂》是我声乐星光之路的‘见证’,那《托斯卡》就是埋在我心中最初的一颗歌剧种子。我一直在期待自己主演《托斯卡》的那天,而这天终于来了。”

 ◆ 诸强联手将成未来模式 ◆ 

这部大剧的制作,是三强联手。但与此同时,剧中大反派斯卡比亚的扮演者之一、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孙砾也透露,期待自己担任院长的福建省歌舞剧院也能加入制作行列。“联合制作的模式是个创新,”许忠解释说,“歌剧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一场大剧的制作,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以往就是演几场就过去了,但这次三家联合制作,将会在上海演3场,随后北京3场、陕西2场,现在福建也加入了2场,一上来就13场的,以前很少有。”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认为,这次全新制作的《托斯卡》是国家大剧院不断提升品牌凝聚力、探索歌剧排演新模式、引领国内歌剧同行联合制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方面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享艺术生产经验,特别是提高舞美、服装资源利用率,开创新时代绿色低碳制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响应由国家大剧院主导的世界剧院联盟北京论坛所倡导的剧场艺术绿色低碳制作精神。”

许忠说,这样的联合制作是优势资源共享、各地院团互动,“从经济和营运上都是全新的探索”。他表示,此前因为制作成本的关系,一家歌剧院三四个月才能制作一部大剧,“但是成熟的国际歌剧院需要一年起码六七部大剧,我们这次一个月两部大剧,对剧院管理、对梯队人才培养都是极好的锻炼。”此外,在市场上,也能让一部精心制作的大剧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赵铁春也透露,未来,国家大剧院还将与上海歌剧院等国内剧院,持续深化联合制作的实践与探索,今年的12月份,国家大剧院将会与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再度携手,联合制作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为国内歌剧创排与制作的重要阵地,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的艺术交流由来已久。今年我们不仅开启了全新的歌剧制作及演出的合作,下一步在创制和演出上将开展进一步合作。”许忠说,现在几部大剧制作后,市场反响很好,也有越来越多的歌剧院表示将加入,“明媚的春光已经到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