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身节,一起打造体育特色社区文化!春天来了,科学动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为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打造体育特色社区文化,徐泾镇“幸福社区运动会”暨第二届徐安一居“社区健身节”近日举办,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大家在运动中享受春日的美好,感受邻里之间的情谊。
本次社区健身节分为迎春跑和健步走。在充分的热身之后,首先上场的是少年组,参赛者们奔跑在跑道上,感受运动健身的魅力,用奔跑践行健康生活理念。
据介绍,社区健身节的举办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营造全面健身的氛围,不仅吸引了居民积极参与,也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居民坦言,平时大家都忙于工作和学习,很少有聚在一起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让居民走出家门,和街坊邻里一起比赛,不仅锻炼了身体,学习了技能,还增进了邻里感情。希望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大家一起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让平日里不多见的邻里能有更多的了解。
“报名参加社区运动会后,我又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大家已经约好,今后一起运动健身。”居民赵先生表示,社区健身节不仅给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台,也能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而且以体育赛事活动为纽带,推动社区居民群众加强交流、促进沟通、增进友谊。
据悉,徐泾镇“幸福社区运动会”暨第二届徐安一居“社区健身节” 由徐泾镇联合上海医大医院共同举办。
== 划重点 ==
春天来了,如何科学动起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适当运动是恢复身体状态的良方。如何正确运动?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前后注意什么?
春天适合哪些运动?
春天最适合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户外运动,如走路、骑行、慢跑、登山等。春天少有极端天气,不冷不热,适合户外运动。春天万物生长,空气清新,户外运动的舒适感强。这个季节,可以选择的户外运动方式有很多,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
怎么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
普遍适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跑步为例,随着运动者逐渐适应合适的运动强度,跑的距离会越来越长,跑的配速会逐渐增快。这时,心率并没有随着跑步的距离增加和配速的加快变得更快,疲劳感会很快消失,这就是合适的运动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阳康”后,大家还是应尽量对运动强度有一些保留,可选择平时运动强度的50%,最高到80%。把运动作为促进身体复原的一种方式,而不要过于看重此时的运动量和运动成绩。
运动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运动之前,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简单评估。
观察身体有没有不适症状。有没有运动的欲望,是否心甘情愿去运动。睡眠是否充足。睡眠不足者不适合运动。
运动时,最好不要空腹。运动前适当补充一些能量,如香蕉、碳水化合物等。
如果选择户外运动,天气状况也很重要。极端的天气不适合运动,如寒冷、大风、雾霾等。遇到气温低的天气,户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
如果选择跑步,跑之前做一些拉伸动作,开始跑的速度不要过快,慢慢调整。
运动结束后,也不要马上停下来,应该做一些拉伸放松活动。特别是跑完步后,要看看心率反应,感受心跳快不快,能否马上恢复到正常的心率水平。同时,也要看运动后身体的疲劳感是不是可控。评估运动后身体的状态,决定下一次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