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口中名字“很勇猛”的医生,原来就是这位85后医生……
2023-03-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有点忙,回复不及时。”“嗯嗯,理解,你们太辛苦了。”周末上午,刚下急诊的张飞并能没有急着回家,而且一一回复微信好友遇到的问题。张飞有个习惯,每当病人出院时,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病历的最后一页上。于是,这些病人很多就成了微信好友,生活遇到难题咨询几句,逢年过节互相问候一下。

在3月4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上,新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文宏医生面对记者,讲述了一位名字听上去“很勇猛”的基层医生张飞和重症新冠患者潘莉华老人的故事。这位张飞医生来自青浦朱家角人民医院呼吸科,一位年轻的85后医生。

  上班    一晚上看了近50位病人  

尽管是周日,当记者电话联系上这位名字听上去“很勇猛”的张飞医生时,他刚刚结束当天的急诊工作。“最近冷热交替、流感又来势汹汹,病人还是挺多的,一晚上看了近50位病人。”张飞是上海青浦朱家角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生,每四天一次急诊科轮岗。急诊科轮岗,从早上8点开始,到第二天8点,整整24小时。

“深呼吸,再深呼吸……”72岁的张老伯因为咳嗽一直没好,加上胸部感觉不适,连夜来看了急诊。询问完病情,张飞拿着听诊器在患者的背部和腹部听了听。“你咳嗽了半个多月,听肺部有一点异样,我给你开一个CT,你先去检查一下,待会检查好了你再来诊室找我。”

前面张老伯刚走出诊室,门口一位坐着轮椅的90多岁患者顾阿婆被女儿推了进来。老人因为一早肠胃不舒服,想吐,来到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张飞诊断为肠胃紊乱。“还恶心吗?”“舒服多了。”一边询问情况,张飞一边用听筒听了一下老人的心跳,并把了一下脉,随后嘱咐患者女儿,“回家少食多餐,多观察,如果有反复,及时来医院……”

从走进诊室开始,张飞的病人就一个接着一个,从未间断。一晚上,张飞总共看诊近50位患者,其中有几位病人被收治到了住院部。“这是大家最近工作的常态,最近流感病人很多,但大多数都属于普遍的症状,如咳嗽、胸闷、气紧等,也有专门来医院要求住院的......但我们都会建议轻症患者回家观察,把病床留给重症、危重症的患者。”看诊期间,张飞很少喝水,一顿饭分成三四次才吃好。

  下班    患者依旧在线  

1986年出生的张飞毕业后就来到了青浦朱家角人民医院工作,工作十多年后,这里早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很多居民成了好朋友。

张飞告诉记者,他有个习惯,每当患者出院时,他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病历的最后一页上。“这样出院后如果他们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我,只要有空我会立即回复他们。”于是,很多病人就成了张飞的微信好友,生活遇到难题咨询几句,逢年过节互相问候一下。

张文宏医生在采访中提到的潘莉华老人,也正是张飞的微信好友。

去年12月下旬,68岁的潘奶奶因感染新冠病毒发烧不退,就近到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就诊。“潘奶奶原本是在普通门诊,那天被紧急转到急诊,氧饱和度只有86%左右,CT影像显示已经是大白肺,人也处于半昏迷状态,情况很危重。”收入ICU重症病房的第二天,由于病情发展迅速,主治医生张飞通过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联系上海市级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通过远程设备,胡必杰现场指点医务人员救治,让潘奶奶脱离了危险。

4天后,潘奶奶的病情出现反复。张飞又向上海市级新冠感染临床救治专家组申请会诊,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看到后迅速视频回应,调整了治疗方案。之后,潘奶奶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一方面是专家组的指导,一方面是来自张飞等基层一线医生的精心治疗,渐渐地潘奶奶好了起来。1月20日,大年二十九这天,潘奶奶各项指标趋稳,“大白肺”已经逐渐消退,张飞医生为她开具了出院小结,潘奶奶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出了医院,回家与亲朋好友迎接新年。

回忆当时潘阿姨向病房的护士医生挥手道别,不停地向大家道着感谢,并提前互相送出新年祝福,对于身为一名基层呼吸科医生的张飞而言,内心难掩喜悦,“临别时,我们还互留了微信,2月22日,她还来医院进行了二次复诊,CT显示‘大白肺’已经基本吸收,可以说潘阿姨已经基本痊愈了。”

“感谢有你”“余生不忘”……在日常的微信往来中,张飞不仅细心给予潘奶奶用药上的指点,CT结果一出来,也不忘立即与她分享好消息。

张飞告诉记者,“来复诊的时候,潘奶奶气色非常好,而且是自己独立走进来的,身板硬朗了不少,我们也是发自内心为她高兴。”

  深夜    不够用的“时间表”  

回复完短信,检查完工作,张飞便回到家中休息。不过,他睡了三四个小时后便起床了,要抓紧时间给儿子检查下周末的作业。

对于张飞而言,几乎每天离开医院的时候都已天黑,吃完晚饭后他还得抓紧时间整理笔记,有时遇到棘手的病人,还得四处查找文献寻找类似病例。张飞的儿子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但是他可以陪伴儿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儿子也会有小小的抱怨,但是更多的是为爸爸自豪。”一直到深夜,忙完当天的事情后,张飞开始整理思路,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眼下,新冠病毒感染和救治高峰已经过去,对于张飞而言,基层医院的工作一刻没有放松过。“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但我们会在一直努力!”事实上,1986年出生的张飞有着很多居民好友,大家也把这个小伙子当成了家人。“张医生是个好医生,耐心、和善,我爸爸妈妈都是他的老病人了。”“有事找张医生,他不仅水平好,而且特别有耐心。”……私底下,附近的居民也会互相交流,专门来找张飞看病。

张文宏医生说,基层医护人员承担了非常多的抗击疫情的工作,他们是走出疫情的关键力量。而在张飞看来,专家大咖通过远程视频,就像在床旁现场指点、提供治疗思路,教他们具体方案,紧急情况下,就会从一片混沌、慌乱到慢慢知道怎么做,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张文宏医生通过这个故事引出他对分级诊疗的期待,希望能打造一个更张弛有道的分级分流就诊体系,这样居民的生活就可以更从容,未来会更美好。而我们青年医生,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居民健康。”张飞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