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沈苑,她记得每颗北斗卫星的生日
2023-03-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月28日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导航研究所所长、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副总指挥沈苑进单位的十二周年纪念日,她还记得第一天报到的时候,就开了整整3个小时的协调会。任务复杂、挑战艰巨是沈苑对这份工作的第一印象。

这位刚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80后所长剪着短发、行事干练。这些年来,她亲眼看着十几颗卫星诞生。它们的每一个生日,她都牢牢记得,都会在生日当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祝福短信。

在这么好的时代

我没理由懈怠

沈苑的父亲是无线电爱好者,从小看着父亲装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在这样氛围里长大的她长大后成了一名工科女,本科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

去年由迪丽热巴和杨洋主演的《你是我的荣耀》让大家知道了航天工作者的不易。阴差阳错的,毕业后的沈苑进入了科技系统,从事北斗卫星研制,成为别人眼里的女航天人。

在沈苑看来,航天型号工作强度大,通常大家觉得对女性来说不是首选。但沈苑却觉得,相较男性,女性的确会显得柔一点,但柔不代表弱,她们在处事繁杂的事务时更具柔韧性,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她所在的团队女员工比例高达35%,还是全国巾帼文明岗。严格、谨慎、细致、务实是她对大家的要求。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曾提出系统工程的概念,他曾说过,对于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听说过汽车行业的召回制度,但你有听说过卫星可以召回吗?”沈苑介绍说,一颗卫星有多达100多台套设备,10万只元器件,需要全国各地三四十个单位通力合作。因为航天器的任务特点,不可能将发射入轨的卫星召回,她所在的团队需要有序地将所有的单位组织在一起,确保各项工作有机协同、系统最优。“大到一颗卫星,小到每一个部组件、甚至元器件。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需确保万无一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被问及是否有过懈怠的时候吗?沈苑的回答很肯定,“累是有的,懈怠从未有过。”

“还有比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更好的时代吗?我的奶奶外婆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别说读书的机会了,连过点安定的日子都是奢望。到我母亲这一辈,十六七岁就开始工作了。当时的‘小镇女孩’读到初中只能停止学业。如今的我有那么好的学习工作机会,没理由懈怠。我读工科是自主选择的,从事的事业也是自主选择的。”在沈苑看来,同一件事专注地干了十几年,也是件浪漫的事。和代表国内卫星研制最高水平的一群人共事,她觉得异常荣幸。

从事航天事业,既要有心系家国的“大格局”,又要有做好“小螺丝钉”的觉悟,西昌发射场的一句话“颗颗螺钉连接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深深地烙印在沈苑脑海里。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纰漏,都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今年1月12日,沈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祝福短信,“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小七小八在轨五周年。”

她视每颗卫星发射的时间为它们的生日,在每颗卫星的生日当天,她都会发一条短信,这寄寓了她深深的祝福。

把卫星当成了儿女们

时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还没有卫星的年代,人们靠的是纸质地图。有了卫星源源不断地把信号播发下来,借助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准确导航,还可以提供定位、授时、搜救等各种服务。“现在国际上比较火的短报文,可以通过手机直连卫星,当一个人在野外探险迷路时,给卫星发条消息,搜救队就可以定位到此人。”孙家栋院士曾经说过,北斗可以提供的服务,只受想象力的影响。

北斗三号有30颗卫星,其中,24颗是中轨道卫星,6颗是高轨道卫星。沈苑所在的单位承担了10颗中轨道卫星的研发与运维任务。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的30颗卫星悉数到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就可以功成身退,恰恰,这是北斗系统运行征程的新起点。

沈苑介绍说,卫星上天后,如何确保卫星在轨长期稳定运行,就成了研制团队最牵挂的事。“北斗导航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极为恶劣。对于卫星来说,每天就像是在枪林弹雨里工作,随时可能碰到突发状况,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影响。我们是卫星的设计者、研制者,我们最清楚它们的设计状态,有责任监测它们的状态,有义务协助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北斗系统的使命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的服务,这背后是一整个北斗大团队在默默付出,我们将为北斗系统稳定运行继续尽职履责。”

就像人偶尔会头疼脑热一样,卫星时不时也会遇到状况。沈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团队成员们是在单位度过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卫星也是她的“儿女们”。

沈苑的女儿已经14岁了。2011年刚进所时,女儿才2岁半。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问题,沈苑不知被问了多少次。她的回答很实诚,“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什么所谓平衡,我对家庭就是亏欠。从事科研工作,离不开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这份工作不是一个人在做,是有很多个家庭在背后默默支撑。”

尽管再忙,沈苑尽量会留出星期天的时间,和家人共进午餐,老公常常对她说,“一家人一起吃一顿饭挺不容易的。”“711”“白加黑”,平均一周要出差一趟,一年要飞近百次,异常的忙碌让寻常的相聚变得珍贵。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沈苑笑着说,“身为科二代的孩子们也早当家。”去年夏天,女儿学会了自己做简单的饭菜、料理好自己的功课,变得独立又自主,作为妈妈,沈苑既感到欣慰,又有点心酸。

2018年,沈苑家人有机会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摩卫星发射。女儿看到母亲开完最后一个会凌晨才从山上下来,凌晨三点闹钟响了,又一骨碌爬起来,带着另一批人把值班的成员换下来。此刻,女儿理解了妈妈为何没时间陪伴自己假期旅游,为什么连自己读几年级都会忘记。“卫星发射场面蔚为壮观,熊熊烈焰托举火箭腾空而起的画面震撼到了当时十岁的女儿。回家后,她写的作文被老师表扬充满了真情实感。我相信,这次近距离的接触,一定也让她对国家航天事业有了一种更为鲜活的理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