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人有机会接触老琴,这座全国首家公益古琴馆可赏五代名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伴随着旷远、清冷、悠长的太古之音,全国首家公益古琴博物馆在上海浦东正式落成,4月2日起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来自唐宋元明清五代的传世名琴都可在此观赏到。
◆ 十多张琴坛重器展示历史印记 ◆
古琴是中国最早获批世界非遗项目的文化乐器。位于浦东康桥均瑶大厦的这座古琴博物馆中,古琴展品就以传世名琴为主,朝代贯穿唐宋元明清,其中包括身价不菲的唐琴大圣遗音、宋代名器仙籁、云鹄、清流戛玉等十多张琴坛重器,在全国少见,这样的民间博物馆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首家。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灵机式、神农式等。琴的漆面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浙派古琴代表琴家章怡雯指着馆内的古琴侃侃而谈,馆中的传世名琴背后有哪些故事,她也一一介绍给记者。
一张“虞廷清韵”琴,虽是北宋琴,却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因为宋代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朝代变迁并没有在工艺制作方面产生迅速变化的作用,所以在北宋初期甚至到更晚的时期,古琴制作都延续了晚唐五代的风格特点。”这张“虞廷清韵”琴为黑漆伏羲式,与唐代古琴略有区别,形制古朴、宽厚饱满,有琴中丈夫之气象。作为最早的北宋“官琴”,这张琴还曾创下过当时宋代官琴拍卖纪录。
另一款北宋古琴“霜镛”,是国内琴学泰斗査阜西的用琴。“这张琴按弹之下圆转如意,声音松透宏润,声如金石,极具古意。”章怡雯介绍说,此琴为查阜西先生于1950年前后从北京一古玩店购得,后一直伴随先生左右,自许为其所藏诸琴第一。
不少古琴都是历史的见证。古琴“仙籁”很得乾隆钟爱。概览全琴,因历史的蕴积而斑斓陆离,龙鳞,龟甲、流水、蛇腹断纹错杂相间,数次髹漆以后视觉效果如同叠彩霞云,呈现出红黑相间的斑驳陆离。乾隆曾在诗中明确提及这张古琴,并且赞美这张琴有古风,铿锵有力,胜过琵琶和古筝。此琴的主人唐侃,又名“唐铠”、“唐凯”,活跃于康雍乾三朝,尤其在乾隆一朝,是唯一一位明确见于史籍为皇帝演奏的琴人,也是奉旨为内务府定级古琴之人。
传世名琴“清流戛玉”是宋徽宗时期“大成殿”官琴,为祭孔斫制。“自汉代始,帝王有了祭祀孔子之风。宋徽宗曾颁定天下孔庙正殿均名‘大成殿’,而这张古琴就是公元1111年官家为大成殿专门制作的古琴,所以琴款式为仲尼式,暗合了致敬孔子之意。”章怡雯介绍说。
◆ 让青年琴人也有机会接触老琴 ◆
传世名琴是历史的印迹,每一张名琴背后都蕴含着生动的故事。此次选录的名琴,有各式馆藏,有近代、当代古琴名家的私藏,经过古琴大家们的断代和考证,呈现在世人面前。讲述这些故事,是上海市政协委员王均豪的梦想。这座古琴博物馆的诞生,也是在他的极力推动下促成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位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的董事长其实是一位古琴爱好者。一次偶然的台湾行,现场聆听了一曲古琴演奏之后,他就迷上了这一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是对应五脏六腑的,这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恰好与我们企业文化也很契合。”在他的推动下,均瑶健康多年来致力于在古琴公益项目上的探索,如助力全国著名的古琴项目“琴会龙华”,邀请全国名家公益演出等。
近年来,王均豪委员也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希望推动这一世界非遗文化在民间弘扬发展。“随着时代的更迭,非遗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历代51款古琴已失传20余款,目前在我们均瑶健康的努力下已恢复6款。”他告诉记者,古琴馆建成后,他还会联合各方力量,努力把历史上有记录的各种款式古琴进行复制和研发,并逐步在馆内展示。
而从上海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主任姜迅手中接过首任馆长的铭牌,浙江音乐学院古琴硕士朱晓捷觉得责任感满满。这位年轻的古琴硕士曾是考学状元,因为喜爱古琴而走上了专业道路。“文旅部和非遗部门都曾倡议,让老琴醒来,让老琴发声,我们的馆藏和展览老琴不能只是一个展品,要活化,要让专业的青年琴人有机会接触老琴。”朱晓捷告诉记者,未来这座博物馆将免费对全国琴友开放,还将在展馆每天摆放一张老琴,让前来参观的琴友试弹,感受老琴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古琴殿于4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可通过均瑶健康公众号免费预约。未来除了会有更多的历史名琴在这里展出,还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古琴雅集、沙龙等,为市民们提供一个古琴学习、交流的开放平台,打造地标级国内外古琴与文化交流中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