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传承岐黄文化!这个大学生讲师团以童趣形式科普中医药
2023年度本草心讲师团小讲师选拔现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蝉蜕、辛夷创作的毛猴,艾叶、鼠麯草制作的青团、酸甜可口的山楂糖葫芦……各式各样的中草药以充满童趣的形式展现出来!近年来,中医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如何做好中医药的普及与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上海,由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张慧卿副教授组建的“本草心科普讲师团”创新形式,打造“漫话中药”科普品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青少年科普中医药。
借助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成立的本草心科普讲师团,从中医药专业本科二年级成员开始选拔,学员通过自愿报名、试讲答辩,合格者先作为小助教,经过一年的跟师科普、跟师创作,考核合格者可正式成为小讲师,承担科普工作。目前,团队累计培养50余名在校大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及科普创作,其中11名小讲师被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聘为了中医药文化课外指导老师。
小讲师教授傅雷小学的同学们打八段锦
经过多年科普实践,讲师团形成了两门系列品牌课程,其中,“身边中草药”系列课程,入选浦东新区“未来之星科学家进校园”项目;“小神农中医文化云课堂”系列课程,则是与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设的。系列课程既有轻松有趣、简单易懂的理论讲解,又有广受欢迎的本草实践课,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传统大蜜丸、梨糖膏、驱蚊香囊、本草饮等的制作。此外,课程还创新性结合热门的自然教育,将中医药课堂搬到户外,进行野外识草认药,让青少年亲身感知中草药的魅力。
“通过讲师团的实践活动,我们丰富了课外生活,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就感,更在一次次的改进中将课本知识真正化为己用。”作为小讲师的2019级中医专业学生朱佳榕感慨说。目前,讲师团师生开展的进校园活动,已累计20余所中小学、超三万人次青少年参与。
传统的中医药知识医理深奥、言语晦涩难懂,对普通大众而言都难以正确理解,对青少年来说更犹如天书,如何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深奥难懂的中医药知识表达出来?“直接照搬书上的知识显然无聊又晦涩,我们读了好些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书籍,研究别人的用词,打磨我们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画面。”讲师团成员、2019级学员吕书香说,每一位小讲师的书桌上都有一整排中医药科普书籍,他们对这些书里的故事也如数家珍。
小讲师们正在给周浦第二小学的学生讲中医药如何防治新冠的相关知识
据介绍,讲师团团队从2011年起开始创作“漫话中药”系列科普作品,目前已出版《漫话中药》《漫话中药·本草春秋》《漫话中药·育儿日记》《漫话中药·本草演义》4部科普书籍,制作漫话中药、育儿日记2部动漫,共40集,150分钟。在表现形式上,系列作品采用四格漫画、Flash动漫、3D动漫、日记行文等多种载体呈现,形式新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在表达内容上,将深奥的中医药知识融入历史人文故事及日常生活场景当中,使深奥的中医药知识通俗易懂。“漫话中药”系列作品不仅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还获得了包括上海市优秀科普短视频、中医药年度科普作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在内的近二十余项奖励,成为了国内颇具知名度的中医药科普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团队把控选题和知识内容正确严谨性,大学生发挥其激情与创造力,而从第一部书开始积累的忠实小读者也参与到后续的创作中,从青少年的角度提供宝贵意见,其中15名中小学生小粉丝也成了最新出版的《漫话中药·本草演义》一书的特邀小编委,实现了创作团队从80后到10后的“四代同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