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走”进校园,“讲述”背后的感人故事
2023-04-03 上海

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部张安可老师给同学们展示花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了一只用炮弹壳做成的花瓶,花瓶通高15.5厘米,底部直径9厘米,上下凹槽处涂有四色彩带,瓶身上有绿色颜料写成的‘赠给亲人’四个大字,另有‘勇士部三大队’的落款……”今天上午,在上海市第十中学的升旗仪式上,一只由抗美援朝时期前线的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呈现在了学生们面前。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用炮弹壳制作花瓶?花瓶上的“亲人”又是谁?通过这件“走”进校园的文物,同学们了解了背后的感人故事。

“仔细观察我们面前的这只花瓶,可以看到它的瓶身上写着‘赠给亲人’四个大字,相信好奇的同学们一定会问,这个‘亲人’是谁呢?”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礼兵队的护送下,这只由炮弹壳制作的花瓶揭箱示人,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苏顺顺给同学们讲起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朝鲜战场中。前线的条件异常艰苦,但志愿军战士们不畏寒冷的天气、无惧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坚持在前线浴血奋战。支撑着他们的正是保家卫国的信念,而他们的英雄事迹也深深地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为了向志愿军战士们转达人民的关怀和敬意,从1951年4月起,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组织了3批慰问团前往朝鲜,慰问志愿军将士和朝鲜军民。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花瓶上的‘亲人’就是这些慰问团的成员们。”苏顺顺告诉同学们,慰问团成员中,有军人家属代表,还有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工作者,慰问团每次都会带去大批的物资和慰问品。志愿军战士们见到慰问团的同志,就好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为了表达对慰问团的感谢,战士们希望送出回礼,但是前线物资紧缺,该怎么办呢?机智的志愿军炮兵战士就用美军的炮弹壳制作成花瓶,送给了慰问团的同志们。“它见证了中国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也蕴含着志愿军战士们希望用像鲜花般美好的和平来回报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员苏顺顺给同学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除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老师们现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升旗仪式上,市十中学教师、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成员陈正皓也给同学们开展了“烈火淬英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宣讲。陈老师立足历史史实,从“何谓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三个方面深入挖掘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陈正皓告诉学生们,这精神的背后,有掷地有声、言出必行的中国声音,有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中国胆魄,有勠力同心、不胜不休的中国意志,更有独具特色、效能非凡的中国制度。

近距离观摩文物、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中学生们很是激动,初二(4)班居宇宸同学说,以前也听说过很多抗美援朝的故事,但是在学校里近距离看到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还是很震撼。居宇宸的同班同学阎佳睿坦言,平时只有去博物馆、纪念馆才能看到的文物出现在了升旗仪式上,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后不妨多一些。高一(3)班的李英杰同学表示,听完文物背后的故事,自己感触很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高中生,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此次活动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也是市十中学持续多年的“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之一。学校德育处副主任陈杰表示,多年来,学校持续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宣讲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让学生在生动的感受与触摸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