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育人“同心圆”,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
2023-04-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大学、中学、小学老师同台竞技思政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由奉城第一小学、庄行学校、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共同举办的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共育时代新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日前在庄行学校举行。

如何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打破学段阻隔,共绘育人“同心圆”?如何用好红色资源,突出校本特色,有效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这场特别的思政课给出了答案。

大中小学老师给不同年龄段学生上思政课

来自不同学段的4位思政课教师用活区域红色资源和学校思政教育传统,分别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思政课教学现场展示。

奉城第一小学教师王静围绕“追星逐梦,薪火相传”的主题,在“基地寻访”、“人物学习”、“链接自己”以及“歌唱心声”等环节中,通过学校“小红星”特色社团的情景演绎再现奉贤籍革命烈士李主一的“死得其所”的英雄故事,带领小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初步感知伟大的建党精神。

庄行学校教师唐靖轶以《谁是最可爱的人》导入,通过“承红色基因”、“溯精神之源”、“扬贤少年之风”三个环节串起“红色基因润少年 青春逐梦正当时”的课堂,立足庄行本地红色资源,配以阅读志愿军家书、采访庄行抗美援朝老兵爷爷、跨时空对话唐一新烈士、填写《志愿书》等环节设置,丰富学生课堂感受,引导初中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曙光中学教师刘吴玮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出主题,用微调研报告、采访医生母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弘扬抗疫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用家书、音频和照片的方式分享了两代曙光学子的抗疫故事,对话创校先烈李主一,引导高中学生身体力行,践行爱国主义。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俊平则从为什么党的二十大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切入,阐释清晰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紧密结合城建学院劳模(工匠)精神育人特色,从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杰出校友陆凯忠的故事到校园未来“工匠之星”们的奋斗身影,生动演绎高职院校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匠心筑梦的故事。

奉贤区教育学院院长蒋东标、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广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方洁、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主任庄骏和奉贤区各学段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做了现场点评。奉贤区内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代表40余人和各校学生代表100余人全程观摩。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方针的现实需要,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以一体化育人理念为指引,大中小各学段教师在会前进行了充分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协同创新、资源融合,用好用活奉贤区域红色资源,加强各学段的有效衔接,打造育人同心圆,引领各学段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统筹引领是关键、是重点。本次活动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以支部共建引领、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是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起点。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上海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近年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院创新共建模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2021年至今,马院联合校内各二级学院,以“支部联建、组团共建”的方式,先后与曙光中学、奉城一小、庄行学校签约共建,组织开展了党员教师、劳模、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讲红色故事、劳模故事,受聘“薪美导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开展职业体验、劳动体验等活动16场次,打造并形成了“月月有联动”、“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大中小学共研共讲思政课”等系列特色品牌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