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丨春天“压马路”的快乐,Citywalk与弄堂烟火气
2023-04-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春天,是最适合漫步的季节,在街头寻找枝头新长出来的那抹嫩绿,转角邂逅一树桃花更会惊喜不已。近期,年轻人爱上了在上海“压马路”,citywalk,又被称为城市漫游,成了年轻人出游的新宠儿。

在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城市漫游位列第五,平台上相关笔记多达24万余篇。截至发稿,抖音上有80多个相关话题,其中,以citywalk命名的话题有543.1万次播放。微博话题也达到了3682.7万阅读量。

慢生活

弄堂里的烟火气

格子间里晒不到太阳,写字楼里透不进灿烂的阳光。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目前在金融公司从事战略投资工作的王凯媛对这一点更加深有体会,她说:“citywalk就是给我快节奏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可以让我暂时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喘口气。”

每到周末,王凯媛会先和男朋友商量要去哪里吃好吃的,随后再围绕饭店制定饭后citywalk的路线,两个“吃货”的citywalk自然也是要围绕着美食展开。

王凯媛和男朋友在citywalk

有时候他们会从下午走到日落,然后又从日落走到黑夜,看着黄浦江对面的建筑物灯光唰地一下亮起来。一盏接着一盏,一栋接着一栋,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灯光……“望着对岸的夜景,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非常的浪漫,内心也会跟着平静下来”,王凯媛目前为止最喜欢的citywalk路线,是漫步滨江大道,沿着黄浦江两岸走。

从事旅行和内容创作工作的胡馨宇也是一名citywalk爱好者,她最喜欢建国西路到乌鲁木齐路,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创意小店、设计店。还可以在这里喝杯咖啡,去拍美美的照片。同时也可以看到当地的居民在这里生活,逛到水果店、杂货店、菜场,“能感受到一种共生和谐的良好氛围。”

“能让人感觉到,其实你不只是住在上海,你是生活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很多归属感,所以我很喜欢在这边生活。”胡馨宇住在徐汇的“梧桐区”,附近也是她最爱citywalk的区域。

胡馨宇告诉记者,如果真正要寻找一个城市的烟火气,需要深入社区和小街小巷,去发掘当地人的生活面貌。从而会发现很多平常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例如当地人是怎样生活的,菜市场里居然藏着个咖啡馆,这些都是平常只看社交平台上的推荐榜单不会发现的。

“citywalk让我的身心得到放空,让我领悟到幸福与金钱、物质无关,之后我的生活状态会好很多。它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王凯媛说,“未来我还会继续探索未知的上海,拼凑出更大的我心目中的上海的真实模样。”

探索未知

上海的ABCD面

上海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摩登的、快节奏的、繁华的大都市,但若是漫步在小弄堂里面,去欣赏一些老建筑,或者经过一些开放展览,就会觉得这个地方更加包容、开放。“你之前可能只看到它的A面,那你越去漫游,就越会通过citywalk这种方式去了解它的B面、C面、D面,各种各样的面”,读书加上工作,在上海呆了7年多的王凯媛还在通过citywalk探索未知,她对上海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我很喜欢citywalk这种深入探索一座城市的方式,当你真正走上街头,走到从未去过的地方,你会发现原来这座城市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值得去探索”,胡馨宇热爱上海的马路文化,通过citywalk对上海了解得更多,她就更想留在这里。

胡馨宇

胡馨宇认为citywalk是一种敏锐度的练习,具有探索精神,“有种人间观察的感觉。”沪漂对城市的归属感很弱,很难融入上海的文化。但是通过citywalk可以加深和城市的联结,会被一些很小的点触动内心,例如社区服务中心原来还能打饭,图书馆可以随意进去自习,还有数字游民的咖啡店。人人都能找到些安全感,感悟原来这座城市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1992年生的方小糖刚来到上海三个月,上海对于她来说还有好多未知的地方,但通过近段时间的citywalk,她已经决定未来要在上海定居了。

原来,citywalk时,方小糖走过这座大都市里的小弄堂,了解到了上海很有生活气息的一面,还看到过互相挽着手去买鲜花的老爷爷老奶奶,“挺浪漫的感觉”,还有父母带着孩子漫步,街边伫立着的百年小店,这些又让她看到了上海温馨的一面。上海可以是繁华的,高大上的,也可以是接地气的。

方小糖

citywalk搭子

社交、文博和旅游的结合体

除了上面接受采访的这些citywalk的单个爱好者,记者还注意到,社交平台上还有人在寻找citywalk搭子,他们会结伴去漫游这座城市。记者联系上了citywalk活动的组织者李其。

李其的本职工作是品牌命名和品牌策略相关,本科在南京师范大学念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在香港中文大学读文化管理专业。因此,业余时间里出于爱好和想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想法,她会和姚玥、荔枝、梓铱几个小伙伴一起组织citywalk活动。

认识了一些citywalk的朋友,了解到上海有许多人在践行citywalk这种新的旅游方式后,李其意识到,citywalk可以是博物馆历史教育的一种具体化形式。

李其和朋友组织的citywalk活动

在李其看来,citywalk就是社交、文博和旅游的结合体:“我们想把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而联结需要沟通和交流,交流会让人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感悟,帮助大家通过碰撞观点获得新知。”

于是,她和同伴把这几样东西跨界结合起来,邀请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复旦史地所青年禹贡学社社长、央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选手龚应俊等专业知识强的人担任活动领队,讲解相关知识,近半个月来,他们组织了7场阅读上海下海庙、外滩建筑群的citywalk活动。从参与人群的年龄分布上来看,20到35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居多,女孩子多一些,大学生也会多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李其未来还想要给外卖、快递小哥这类群体专门做一次citywalk活动。是因为曾经在一次citywalk的过程中,一位外卖小哥投去好奇的眼光并问她:“你们在做什么?”了解以后外卖小哥遗憾地说:“还有这种事情,我天天在这里送外卖,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故事和历史在背后。”

“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是所有人共有的。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历史应该要被更多人熟知。”李其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