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破圈|打开书法的任意门
2023-04-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在很多人眼里,朱敬一和他的南门书法并不能算得上“书法”,它既不严谨,也不端正,笔调散漫跳脱。从正统书法圈的角度看,朱敬一有一些“离经叛道”,但不可否认的是,95后的年轻消费者“就爱这一套”。

朱敬一是一名戴着一副圆圆眼镜,瘦瘦高高,言辞诙谐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他的头衔是“跨媒体艺术家”“南门书法创始人”,他的书法在购物平台上常年“制霸”,B站“后浪”两个字正是由他所写。朱敬一曾经走红网络,如今正在慢慢沉淀,在数字洪流中,他坚信“让别人能看懂地文字才有传播性”。

什么是书法?

“写的是这个时代最有意思的精髓。”

知名书法家的工作室会是什么样子?古色古香的檀木桌上,各色笔墨纸砚一字排开,或许再来点沉香?总之,得看起来高雅又有品位。

但走进朱敬一的工作室,像是来到了一个杂乱的画室。周围被画作、书法以及涂抹过的手工制品堆满。架子上摆着参考资料和书籍,以及他本人收集的手办和雕塑,隔壁还有打包寄件的车间。工作室位于松江的一个创意园区,楼下放着一个黑色的集装箱,上面张牙舞爪地盘着五个大字——“面对疾风吧”,显然也是出自朱敬一之手。

比起那些刻意保持神秘,从来不展示创作过程的艺术家来说。朱敬一挥墨时总会让助理拍摄书写过程,再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文案往往是来自网友的投稿,例如“发财AND被爱”“随薪所欲”“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在他看来,这东西浓缩了时代最有意思的精髓。“我遇到好玩的句子就把它们摘录下来,有时候自己也造句,然后慢慢形成我现在每天的一篇书法。”

中国书法一直讲究内敛,讲究方方正正。他解释道:“什么是内敛?就是说你有10分功夫,你只能够给人家展现7分,你要‘收住’。”或许正因如此,他也难免受到来自圈内的压力。

曾经,朱敬一写过一幅字。文案直白俚俗,但销售火爆。朱敬一大大方方展示方法论:“比如有五个观众给我提供内容,我同时写完往网上放视频,发完视频之后,这五个同时‘跑’,最终会有两个‘跑’得很好,我就会用来做扇子、做衍生品。”

什么是艺术家?

“一等艺术是回归到人本身。”

他将自己的风格命名为“南门书法”,源自小时候要当“南门大人”的一句戏言。

朱敬一出生于江苏江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来到上海,曾经在美术馆工作。最初的时候,他十分执着于中国文化里的文化符号,也曾经历过一阵低潮期,“2000年左右都卖不好作品。”

谈到喜爱的艺术家,朱敬一喜欢用火药绘画的蔡国强,也喜欢“制造太阳”的埃利亚松。前者用火药爆破进行绘画创作,后者用数百个纯黄光色的单频灯组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光盘,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创造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太阳”。

“太阳就这样温暖地照着我们,空空如也。但好的作品能够让你回归到人本身,让观众回归到‘你是谁’‘你在干吗’。现在很多艺术家就不断拿东西给你看,仿佛在说‘我厉害不厉害’。我觉得‘灌输’是二等的。让你自己有启发,这才是一等的。”当记者追问他是否达到这样的水平时,朱敬一笑着说:“我很渴望,但是我觉得我达不到。”

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纯粹的表达,势必会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也存在着局限性。“2010年之前我是在‘找自己’,找自己的风格,探究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现在是‘忘却自己’,把自己隐掉,我希望你能够从我做的东西里面,看到这个时代很多的普罗大众的想法。”朱敬一说。

类似的思考经常出现在朱敬一的公众号上,他认为现在写书法的人大部分遵循传统意味,在意传承关系,在意书法笔力、间架结构,很多“龙飞凤舞”的作品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在这个绝大多数人都打字交流的时代,会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小众化,这本身就断绝了书法传承的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有各种新的名词冒出来,我们的说话方式和阅读方式也都完全转变了。”他这样写道。

因此,“艺术平民化”一直以来是他的主题。“一个不知道繁体字怎么写的人,不知道草书怎么写的人,就没有权力欣赏书法了吗?时代在变化,很多东西都会改变,未来是怎样我也无法猜测,我能做的就是创造本身。”他说。

 什么是潮流?

“潮来了,顺着它走就行了。”

艺术会越来越往线上走,这是趋势,朱敬一反复说到。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艺术销售同比增长3%,预计销售额约678亿美元,带动市场恢复至超越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2019年初,他在得物平台上挂上了自己的书法“一生二人三餐四季”。这个当时看似随意的行为,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Z世代年轻人汹涌的“逐浪”行为。当时上传好,他就回家过年了。结果得物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后台一下子“爆单”了。

“我吓一跳,你知道吗?那时候工厂工人都放假了,我紧张死了。这么多订单我怎么卖?怎么给他们运输?”朱敬一回忆道,后来他想了很多办法,才把货源给配置起来。“也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么大的流量,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经历。”

“现在,只要有平台我们都做一做。”朱敬一说,无论是淘宝、抖音、得物或者是小红书,他都在运营。

比起那些执着于“艺术还是商业”的同行们,朱敬一少了些“拧巴”,多了些“豁达的洞察”。他关注数据,但不深究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去分析深层原因呢?”他反问道,“你根本就不知道分析得对不对,分析出来了又能怎样?潮来了就顺着它走就行了。”

谈到如今国潮兴起,他感慨“终于等到了这天”,“那几年特别是刚毕业的时候,我特别盼望这样的时代到来,做梦都想。”他很喜欢民间艺术、儒家思想,还很喜欢一种名为“鸟虫篆”的篆刻,那是由图腾文、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一种特殊文字艺术。“从前总觉得自己很孤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 对话 ◢  

“反着”来就行了!

青年报:最近在书法上有什么新的尝试吗?

朱敬一:我最近在尝试写一些英文的书法,我觉得书写这个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英文的书写方式、字母的组成和中国汉字不一样,可能书写美感要重新探讨。所以我贴出来的一些英文书法很多人说没有中文好看,我不介意,这是一种尝试。

青年报: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师弟师妹的?

朱敬一:这也算是每次采访都要被问到的问题了。如果一定要说一句,那就是“千万不要听长辈的话”。会有很多人自动地、自愿地给你很多忠告,特别是比你年长一辈的人,不要听他们给你地忠告,你反着来就行了。

朱敬一心中的“国风”


“国风或者国潮是一个动词,它会随着时代演变,慢慢地变化。但总体来说,它在诠释中国人的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