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第一名园”修缮背后有一支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张园石库门房屋形式多样,且各幢房屋情况迥异,堪称上海石库门的“百科全书”,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颇具挑战性。
去年年底,百年张园盛装归来。很多人不知道,在张园修缮的背后有一群青年。在80后“静安工匠”、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七项经部经理徐超元的带领下,多名95后年轻人也参与了这一大型修缮项目。对于1997年出生的江苏林来说,张园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现场项目。
为老房子动“微创手术”,做最好的保护
2021年初,张园保护性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尽管任务重、工期紧、施工难,徐超元还是带领团队全力以赴投入张园城市更新项目,负责西区16幢房屋的加固改造、石库门建筑修缮、装饰装修工程。
在张园修房子的那段时光里,徐超元白天与技术小组、施工班组一起讨论施工图纸、施工进度,协助设计共同提出各项方案,提出多项对质量、进度有利的建议。晚上就一个人吃住在工地,一顶安全帽、 一把手电筒,巡查工地的每个角落。
尽管身经百战,但面临张园这样大体量的项目,徐超元还是觉得有些棘手。张园内不少历史保护建筑使用的是清水墙,历经多年风霜雨雪,风化现象十分严重。“此前,原有的清水墙在一次次修缮过程中被一层层粉刷。这次修缮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恢复了清水墙原本的样式,还原了张园内这些历史保护建筑的原貌。”
要恢复张园建筑的原貌殊为不易。徐超元告诉记者,原有的石库门建筑因为年代久远,花饰、石库门门柱、门楣等都有毁损。这次采用了接近原色的石粉搅拌成混凝土进行浇筑,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斩斧斩成斩假石,采取做旧工艺,再现当年“海上第一名园”的风貌。
徐超元表示,靠近南边的石库门天井里,不少墙裙已经被拆除。当查询到相关文献后,他们现在按照这些建筑最原始的样式,石库门内全部恢复了联排门、联排窗。
有的保护等级较高的建筑里的材料需要“原拆原还”。比如水磨石、马赛克、地砖等需要拆下来保存到仓库。“特别是地砖,需要整块切割取出来,拉到工厂去加工,地砖切割出来后下面带混凝土,需要将连接层去掉,难度较高。有的地砖时间长了,一凿就碎掉了,我们需要将损耗率控制在30%~40%。重做损耗的面砖也十分花费精力,需要多次比对花式和颜色,我们找了市面上的几十上百种花色过来,尽可能修旧如旧。”
“尽可能保持原样”是徐超元和团队成员时刻谨记的原则。历保建筑的吊顶花饰不允许破坏,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埋管线,就意味着不能走明线。最后团队成员想了一个办法,将管线从一楼的顶部和二楼地板中间的木梁中穿过去。“我们希望做最小的‘手术’,达到最大的修缮效果,对于二类三类保护级别高的建筑,花饰、线脚等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徐超元介绍说,以12号楼(现迪奥所在楼)为例,建筑内原有的五金配件、楼梯扶手等都是保留原样的,16号楼(现江诗丹顿所在楼)的门窗都没有动,所有门窗脱去了红色油漆,露出原来的木纹纹路,再刷一层木蜡。
对于19岁毕业就开始当瓦工的徐超远来说,已然是这一行的“老法师”。见多识广的他表示,目前张园是他碰到的修缮体量最大,时间最紧迫,难度最高的项目。除了修缮难度高外,张园地下空间涉及地铁三线换乘后续项目,因此需要对房屋做重点加固。
95后团队成员在张园项目中得到历练
张园修缮项目高峰的时候有二三十名管理人员同时在现场。这支团队中还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1997年出生的江苏林是该项目的材料员,这也是他入职以来接手的第一个现场项目。他在现场主要负责供货方和施工方材料对接、材料堆放管理、材料检测等。
老式壁炉、老瓦片、老马赛克地坪……经过了张园项目的历练,江苏林表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成长。“我们需要对整幢建筑做前期查勘,比如确定老的木门窗的材质类型,确定外开或内开,造型等。保存完好的构件需要修复,有的破损严重的需要新做仿古门窗,尽量和原始木门窗保持一致。”
所有新做的材料先要做一个样品,确认是否合格。因为工期实在太紧张,有段时间江苏林赴湖州工厂亲自督促生产计划。期间,他遇到了许多特殊情况,原计划只待7天,没想到最后整整待了一个月才打道回府。“当时恰逢夏季用电高峰,当地实施限电政策。有一次连续限电4天,我们只能干着急。一旦开放,厂里为了抓紧时间,采取了24小时轮班生产。”
2019年年初入职后,江苏林曾实地探访过张园。“七十二家房客”“破旧”“居住空间逼仄”是这座昔日的“海上第一名园”留给他的第一印象,面对如今焕然一新的海派名园,他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
而参与项目的过程也是长见识的过程。“做小样的时候,普通工人做的外墙小样颜值不高,有点歪歪扭扭,看上去像要倒一样。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老法师的手艺的确了得,我看到修外墙的师傅使用的是他们自制的工具勾缝。”
刚入职公司担任文员工作时,江苏林只知道工程的流程,这次亲自到达工程现场,他第一次知道了混凝土怎么制模,钢筋怎么绑扎。他介绍说,以仿古木门窗制作为例,以前他以为买好木料直接可以加工了,没想到整个工艺很复杂,需要先对木料烘干去除水分,拉丝(将凸出来的地方磨平),再批灰(凹的地方补平),再拉到油漆房先涂上木蜡油,做好底漆,再上漆等。
1999年出生的褚捷是张园项目的资料员,也是该项目中年纪最轻的团队成员,负责的是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报审资料。在加入团队后,老师傅对他说,“未来想要做到工程项目的管理层,首先要学会做资料员。”这是因为,整个工程的每道工序都要做报验表,在做资料的过程中,对每一步工序都知道得非常清楚。
“张园项目和我之前做的项目不太一样。因为是重大项目,每一步都更谨慎。第三方监理检查后,整改回复单都要进行确认。所有资料都需要保存完善,竣工后,这些资料不仅三方都要归档,还要归档到城建档案馆。”
让褚捷印象深刻的是,不少建筑原来是木结构的,在不动房屋主体结构的情况下,用钢结构进行加固,增强建筑的承载力。第一次目击现场施工,他感到无比震撼。“普通的老房子旧了最多爆破重建,但钢结构加固的方式很少见,需要重新加固柱子、梁等。”
晚上值守,检查现场材料堆放情况,保护栏杆防止吹倒,台风天值班等是95后安全员郑贤超要做的事。他总结自己的工作内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张园修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郑贤超需要现场巡查工人佩戴安全帽不规范的情况,处置违规操作,检查材料堆放不到位等,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