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发布《虹桥故事》英文版,向世界讲好中国立法故事、民主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昨天发布《虹桥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录(英文版)》新书。这本面向国际的英文版《虹桥故事》,通过立体生动的社区叙事,讲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虹桥街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历程。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虹桥街道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虹桥故事》一书讲述了虹桥街道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生动故事,本书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立法接上地气”“众人事众人商”“把更多民意装进去”。
23位来自各个领域的作者里有党政领导干部、司法系统干部、全国人大法工委下派挂职干部、专业法律工作者、基层一线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人员、创业者、普通市民群众等,大家共同讲述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生动故事,用他们的故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做出了生动形象的诠释,折射出立法意见征集工作是真正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真正“直通车”,体现也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虹桥街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点点滴滴实践。
如今,这本书有了中英文两个版本,英文版面向国际,用立体生动的社区叙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式民主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充分发挥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的研习、实践、传播、辐射功能,进一步展现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外民主展示窗口的作用,讲好中国的立法故事、民主故事,现场为《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代表、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外信息员代表赠送《虹桥故事》。
拿到新书的外国友人纷纷点赞“这是了解中国民主故事的一本好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特雷通集团创始人兼CEO李曦萌在中国生活了31年,将上海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李曦萌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并相继参与了《公司法》《慈善法》《增值税法》《金融稳定法》等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意见征询,部分意见建议甚至被采纳,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民主的全过程、全覆盖。
“作为外国人能够参与中国的立法征询活动,这在全世界都是很了不起的事。中国民主是开放和包容的,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效的、管用的,应该让全世界看到。”李曦萌相信,《虹桥故事》英文版的发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桥梁。
“古北社区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而在这片区域,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每位居民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全国人大代表、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所在的荣华居民区作为全国首家涉外居民区,居住着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户3.2万中外居民,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在她看来,在涉外小区,要走进居民的家门难,而最难的是打开居民的心门。《虹桥故事》讲的就是打开居民心门的故事,首提地的立法意见征集工作不仅仅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立法直通车”,也将一些居民建议转化为看得见的实事项目,通过搭建各类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表达意见,让多元主体一起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这次新书发布,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提升国际传播力的一次生动展示,也是我们从‘首提地’向‘最佳基层实践地’迈进的一次有益实践。”长宁区区长张伟说。下一步,长宁将进一步深化推进“首提地”担当行动,更加注重全程贯通,更加注重真实管用,更加注重动态推进,更加注重系统评价,不断以基层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虹桥故事》只是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的成果之一。”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谢坚钢说,今年,上海市人大将依托研习实践基地,开展一系列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品牌工程,继续深化探索实践,努力擦亮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的金字招牌,进一步打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亮丽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