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如何培育“新农人”?这个论坛给出了答案
2023-04-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美丽乡村如何育才、引才、留才?在由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主办的农业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论坛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红教授提出了“数字农匠”的概念。与此同时,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率先成立。
培育新农人
培养新一代数字农匠
如何培育新农人?蔡红指出,数字农业产教融合与“数字农匠”培养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直面职教改革难题痛点,以破壁融合发展丰富学校高质量内涵,希望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携手建设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生物人产教融合共同体、农业数字化育种与种植中心等,建立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培养体系,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数字农匠。”
在实施“新农人”培养创新模式上,他分享了学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进行一流专业群建设,开设了3个“园区型”等特色现代学徒制班级;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全面推进“委托班、订单班、合作班”等人才培养模式等。
企业与高校“冷热不均”
催生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顾问、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马树超在谈及“产教融合”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企业与高校“冷热不均”对接难的老大难问题。
马树超指出,所谓“热”就是农业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在教学、实践与科研融合中培养起来的“新农人”。但为何又“冷”?这是因为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精准输送到农业企业,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等、需求不对等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此次大会上正式成立了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