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与实践,美育在于体验
2023-04-16 生活

当代艺术博物馆坐拥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黄浦滨江“大烟囱”下,不久前正式营业的“对对对”书店不仅是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延伸,也成了举办线下美育活动的新空间。书店里,许多孩子围坐桌边,用画笔在自制的大钟盘上发挥着各自的创意,随后自己动手安装指针、机芯、电池……一只只别具一格的时钟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助理张德群老师表示,美育在于体验,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只有在实践和感受中,才能真正提炼自己的审美,而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整合资源,发挥创意,为市民美育提供平台。

美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把审美和表达结合起来。

  孩子要有自己的审美与表达  

这个自制时钟的少儿美育活动,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玛塔莉设计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活动取名为“创造时间”。而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对对对”书店也是由玛塔莉主持设计的,设计书店时,还特意留出了“美育一角”,就是为了给市民一个体验美育的空间。

“孩子们都喜欢动手,喜欢自主的一些表达,所以我们设计的美育活动都是体验式的。”张德群表示,如今校园教育越来越重视互动性,不再是一味地灌输,但毕竟主要还是语言的交流,知识的传播,“相比于校园教育,美育更注重体验。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和体验中,会去感受一下艺术家是怎么思考的,也能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审美的元素。”

比如有一个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非常喜欢写生,有时候为了对植物写生,会把自己吊在树冠上选取最好的角度,为此还发明了一个气球阀,所以他的写生角度和线描都非常有特色。当代艺术博物馆就选取弗朗西斯·阿雷的写生画制作了填色本,让孩子们从植物学家的角度去画画、填色,去感受热带雨林那种独特的美。

对于孩子们来说,美育的意义除了审美之外,还在于表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推出针对少儿的“我有‘艺’见”课程,就是为了让小朋友通过观察、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魅力,建立自己的艺术见解,并与著名主持人面对面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是需要表达的,特别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许多美育活动是与艺术家有关的,孩子们可以去学习、借鉴大师们的特点,去临摹他们的作品,但同时艺术家也会束缚孩子们,这个时候,孩子们需要有一种自我表达。”张德群说,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孩子们要将自己的审美表达出来,用语言的形式或者用艺术的形式都可以,不要有约束,“对孩子们来说,美育就应该把审美和表达结合起来。”

  艺术博物馆本是美育的宝藏  

当然美育也需要形式与内容,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这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资源优势,博物馆的展览本身,就是一种美育形式,并且可以由展览延伸出各种课程、活动、画册,让美育的形式变得更为丰富。

不久前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丁立人、夏阳双人展,两位老艺术家的作品让上海市民大饱眼福。与此同时,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充分依托两位大师的展览,推出了剪窗花、设计箱子等一系列体验活动。游客们在参与活动和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更多丁立人和夏阳两位艺术家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人生。

今年的元宵节期间,还针对孩子们推出了猜灯谜、听故事、做手工的美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从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利用身边最日常的材料,结合拼贴手法,创作非常特别的兔子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兔子灯名叫“兔儿爷灯”,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兔儿爷”这个民间形象的传说故事,并且对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感受祖国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份节日的欢乐和仪式感。

张德群表示,作为公益性质的艺术空间,当代艺术博物馆确实有许多美育的资源,也希望更多市民能够走进艺术馆,自己去发掘美的宝藏。

通过展览实践,青年策展人积累了经验。图为刚刚落幕的“青策计划”展览现场。

  提升人们与城市的关联度  

如今青年人对于艺术的热情不断高涨,当代艺术博物馆也着力为青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美育服务。比如艺术馆中的许多展出都与建筑有关,尤其是上海本土的建筑,对上海青年人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上海双年展也致力于打造平台,让更多上海青年人去欣赏本土建筑,了解本土文化,“当今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快餐化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会让青年人因此疏离了社会。”张德群表示,“当代艺术的一个功能正是增加人与社会的关联,我们也希望通过传递建筑、文化、历史这些元素,增加市民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联度。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避免让他们与城市的关联度越来越小。”

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走进当代艺术博物馆,提升展览的质量非常重要。为此当代艺术博物馆连续多年推出了“青年策展人计划”,致力于发掘华人青年策展力量,为他们提供实践理想的平台、全面且深度的指导、进入公共视野的途径和良性的成长环境。通过展览的实践,从这里出发的青年策展人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行业的关注;诞生于这里的一些策划方案正在形成可持续的研究和展示项目。

“青策计划”上个月落下帷幕,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张德群看来,策展人之于展览,相当于导演之于电影,指挥之于乐队,“优秀的策展人能够赋予展览灵魂,我们中国有中国的文化自信,上海有海派的文化特色,我们也期待更多优秀的青年策展人发挥才能,为青年人,为孩子们,也为所有上海市民打造精品展览,感受当代艺术的魅力。”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