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展望今朝,杨浦、徐汇两大特色街坊街区启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在杨浦,上海现存成套的“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今天华丽变身228街坊;而徐汇今天则启动了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31家单位携手共建湖南街道“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以音乐为媒,共建“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
当历史建筑遇上城区发展,将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杨浦 昔日“两万户”工人新村变身228街坊
今天,“风貌的重现,奋斗的传承”228街坊开业仪式在228街坊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加。
228街坊旧址原先是名为“长白一村”的工人新村。历史上的228街坊,是首批完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从上世纪50年代出生起就住在“两万户”的王春芳和老邻居田爱英手拉手重返故地。她激动地告诉记者,“真的眼泪要出来了。我对这里很有感情,当年邻居们相互帮衬,出去都不用锁门。虽然离开了,还是想回来看看,没想到现在搞的那么好。”
“李书记好!”王春芳口中的“李书记”是长白新村街道长白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原228拆迁基地党总支书记李芳。228街坊的历史,她娓娓道来,“这里曾经是参照苏联集体农庄式样于1952年建造的,解决大城市工人的住宿问题,居住了21000户居民。两万户居民动迁后,有部分回搬至附近。得知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焕然一新,成为新街区,不少原住民从松江赶回来,还能认出原来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他们儿时的回忆。有居民告诉我,他们激动的一晚上没睡着觉。”
让李书记和许多原来的居民感到欣慰的是,228街坊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提升了房子功能,开设了健身文化、社区食堂等场所,提升了附近居民的生活提升。
据了解,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一个集智慧型净菜超市、特色餐饮美食、文化艺术培训、休闲健身运动、长租公寓、中心绿地广场和社区配套服务等多重业态为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成为见证上海城市发展的现实载体与生动教材。
伴随着腰鼓队锣鼓喧天的欢迎声,今天,228街坊开启了新的篇章。现场,“添砖加瓦”背景板上插入满怀回忆的红砖,将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立身的记忆定格;在横跨70年的历史展墙前细细观摩,228街坊的历史在眼前徐徐展开;沉浸式围挡前,小卖部、体育运动器材,一件件饱含新中国工业兴国记忆的老物件,带领大家回溯当年的生活。
草坪露营、花车,人头攒动的国潮优品集市里,有耳熟能详的沈大成、邵万生等老品牌。集市里,便民服务进社区、非遗展位引人注目。十尚乐队、新生活方式体验、“创享+”多功能微空间、熊猫食堂、新华快闪店,新生活的面貌在228社区豁然开朗。
上海创寓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陈军说,目前228街坊里共有8栋楼,其中1号楼、8号楼承担传承记忆的重要功能,统一打造“工人文化”沉浸式展陈;2号楼统筹融入裁缝店、修鞋店、修表店等便民服务业态;4号楼与5号楼将分别作为党群服务站点和市民健身中心;3号楼与6号楼即将入驻一批特色商户,丰富周边居民生活。此外,7号楼的长租公寓是创寓在上海的首家门店,内含450套标准化保障性长租公寓,目前有80套已经入住。租金在3600-4700左右,不收物业费和服务费,提供免费网络,此外利用社保基金可以充抵房费,最高可以抵扣4500元。
上海美事美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高级经理王佳蓓将成为首批租户。她告诉记者,原来自己住在浦东,到位于长阳创谷的公司需要一个小时,现在才15分钟车程,交通非常便利。38平的一室户一应俱全。这里入住了不少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从90后到00后都有。
开业后,228街坊还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五一期间,每晚都将开展露天电影放映活动。
徐汇 上海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诞生
今天下午,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启动,同时湖南街道“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发布。
以淮海中路、汾阳路、复兴中路、宝庆路为主交汇而成的音乐街区,隶属湖南街道汾阳片区。这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人文气质,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建筑云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院团机构集聚,是上海音乐文化最为浓郁、音乐人才最为集中、音乐演出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魅力、音乐艺术资源的创新发展街区,也是沪上独树一帜的建筑可阅读、音乐可触摸的特色街区。
开放沿街空间,腾退占道台阶,增设景观小品,整饬沿街店貌,增设近3300平方米绿植,添加街角花园,音乐街区沿线居民协商制定新的自治公约……自2022年起,湖南街道党工委启动“音乐街区治理力工程”,深入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各职能部门、院团机构、区域单位、社区居民等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更好的街区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今天的发布仪式上,“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启动。据悉,该委员会由湖南街道党工委发起,由31家单位共同参与。
未来,“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将以“青年发展型街区”和“文化生活共同体”为重点,建设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
“要努力将街区建设成为‘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名片。”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表示,从一个特色街区到一个文明实践新地标,“有形”的音乐街区串联起更好的环境、更丰富的生活和人文景观,“无形”的音乐街区又折射出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正能量和精气神。未来,徐汇将进一步打造系列特色街区,把更多善意与温暖体现到文明实践助推社会治理中,促进文明实践与街区治理双向融合、双向赋能、双向提升。
当天,“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联手发布“十个一”项目,共创十位一体的湖南街道“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其中,“十个一”项目包括:一张地图·一个街区,一点一站·一个矩阵,一件事·一片心,一堂课·一张网,一个人·一群人,一线一品·一幅画卷,一串音符·一曲交响,一支队伍·一种理念,一份目录·一个未来,一季一演·四时精彩。
新发布的《2023年“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目录》则贯穿全年、横跨四季,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等各个艺术殿堂在献上高品质文化演艺活动的同时,还将以“音乐好邻居”体验日、音乐课堂、美育讲座等形式,把更多优质的美育和文化资源奉献给市民。
据悉,为探索音乐特色的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上海音乐学院将成立“上音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湖南街道合作推进“上海音乐学院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常态化进驻音乐街区文明实践阵地群;上音和上音附中将携手区域中小幼教育单位,通过创新音乐党课、开发教案、舞台展演、经典诵读、人文行走等载体形式,共同探索建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热气”进街区、进校园、进课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