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赶集:“一篮菜市”买花去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如今,逛集市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集市也有了更加时尚的包装,很多都市里的集市不再满足于“某某路集市”的土名称,集市的内容也随之更新换代。在虹桥南丰城举办的“一篮菜市”上处处是鲜花,走进去仿佛落入了春天的怀抱。鲜花在一群学生手中有了自己的“语言”。原来,这是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在这里搞社会实践。都市赶集,越来越有内涵了。
“一篮菜市”半篮花
今年的“一篮菜市”特别漂亮。沿街入口处,装饰着多道拱门,鲜花掩映中,拱门、秋千成了绝佳的景观小品。虹桥南丰城副总经理江锦虹告诉记者,拱门装置搭建完成时已是晚上十点多,街上行人稀少。办公楼里加完班的白领拖着疲惫的身子下楼,见到刚完工的拱门,一下来了精神,纷纷拍照打卡,治愈的同时留下了拱门夜景。
“一篮菜市”是虹桥南丰城的传统集市品牌,他们曾经依托农委等部门,以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引来诸多都市人“赶集”。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为人们带来了美好预期,主办方一合计,今年的“菜市”上,鲜花便唱了主角。
“一篮菜市”人气很旺。
走过拱门进入集市,两边的摊位上最多的是植物。各色绿植将集市装点得春意盎然,一片绿意中,有鲜花灿烂盛开。摆摊的,除了花卉经营者,也有知名花卉博主,他们以花卉为交流语言,将盎然的春意升级,以“市集”的方式移植进都市,共同打造了一处舒缓、疗愈的梦幻春景。
与公园不同,这一处春景并不仅仅可看可赏,对花卉有兴趣的白领、想让孩子学一点植物知识的,在这里有了深度参与春光营造的机会。这里有专门从事园艺产品的园艺企业,你有机会见识最专业的园艺创意和园艺技术,随便挑一盆绿植产品带回去都是足以好好欣赏的精品。他们所陈列的专用工具,也让顾客恍然大悟:“原来种花还可以这样。”
如果顾客特别有自己动手来料理一番的欲望,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绿植景观或插画作品,那在“一篮菜市”上也能找到不少选择。多位花卉博主、绿植达人现身“菜市”,与现场的消费者互动,指点花卉培育技术,定制个性化的春日乐趣。
来逛“菜市”的人并不介意这个集市上没有菜,对他们来说,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一次春色旖旎的手作课程,带来的心灵满足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产教融合花为媒
今年的“一篮菜市”中有一个鲜花造型特别惹眼的大摊位,摊位前方招牌的照片里,一位淳朴的男生正微笑着,照片下有一行字:“世界技能大赛花艺冠军潘沈涵正在这里卖花”。
这是今年“一篮菜市”的新创举,邀请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设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花艺是学校的一大优势,曾获得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冠军的潘沈涵同学就是他们学校的毕业生。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在展示花艺作品。 本文受访者供图
学院团委的王方老师说,作为一家职业学院,实践育人、产教融合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参与“一篮菜市”使学生可以最近距离地走进都市主流人群,将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又多了一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产教相融的新途径。为了充分运用好“一篮菜市”的这次实践机会,学校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组织起来,还专门派了指导老师。潘沈涵同学也欣然应邀,来为学弟学妹们助阵。记者面前的这个摊位上,鲜花的品种明显比别家丰富,无论是盆栽、瓶插还是包装,造型搭配也有着很明显的设计风格。王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今天的社会实践,孩子们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开始做准备,这里所有的设计布置都出自于学生之手。
学院优中选优,挑选了三个项目参与“一篮菜市”。除了以花艺为主要内容的“起承非遗”外,还有以咖啡渣回收处理制成绿色复合土的“喳喳星球”项目和绿植微景观生态瓶“掌上生态”项目,三个项目的负责人都是刚满17岁的少年。这些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实践中,检验他们所学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为他们未来投身工作或者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7岁的少年青春烂漫,美丽的鲜花在他们手中格外鲜艳。人们被他们摊位所吸引,那些造型别致的插花作品引来无数人拍照打卡。作为大师兄,潘沈涵也步入摊位,为围观的观众讲解插花要领,为学弟学妹们助阵打气。
鲜花,成为了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一篮菜市”联手的美丽媒介。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