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市政:养护美好家园
2023-05-04 青年

徐汇市政养护信息管理综合平台。本文受访者供图

人们常说,市政是城市的“面子”,在践行“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背后,也有无数个市政养护人的默默坚守。在上海徐汇市政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奋战在一线的青年们将城市当家园,如呵护孩子般呵护城市的“毛细血管”;披星戴月,奋战在施工战线的最前沿……他们练就了强大的耐心和责任心,迎难而上,为市民们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青年报记者 蔡娴

脚勤心细维护管网在路上

作为公司养护部下水道负责人,陆迪朦已在市政养护行业耕耘了13年。目前,由他负责排水管网的日常养护、防汛防台等相关工作,维护徐汇区排水系统“大动脉”的正常运转,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畅通。

“从事市政养护行业这么多年,处理了各种大事小事和突发情况,我认为,要做好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社会责任心和跨前一步的意识。”陆迪朦告诉记者,徐汇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如遇地面积水情况要求养护人员必须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这让负责统筹工作的陆迪朦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为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这就需要陆迪朦进行“早准备、早排查、早部署”。

每当进入汛期,除了对区域内雨水管网开展排查和维护,加大对道路易堵塞管网、雨水收集口、边沟等排涝设施的疏通力度之外,陆迪朦还会提前将容易积水的点位分配给对应的班组负责,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响应。此外,陆迪朦也会实时关注天气情况,什么时候会下雨、雨量是多少、有无天气预警等信息总是牵动着他的神经。

陆迪朦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他发现,每当气象局发布雷电警报后,大多数情况下,不久就会发布暴雨警报。因此,一旦看到雷电警报,陆迪朦就会通知各班组前往现场就位。加上长期和徐汇区13个街道保持密切沟通,街道也会将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报给陆迪朦,便于他及时响应和解决。这样一来,就能大幅减少积水问题的产生。

“近几年来,徐汇区没有发生过大面积积水的情况,这都是大家在日常管道养护工作中精耕细作的成果。包括面对一些技术难点,通过我们及时上报,区里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支持,经由工程性措施解决了很多问题。基于这些工作的落实,才保障了汛期的排水安全。”谈及排水工作上取得的成效,陆迪朦深感欣慰。

之所以能清晰掌握各积水点位,陆迪朦没有妙招,靠的就是脚勤和心细。在他做学徒最初的三年里,每天早上都会拎着管道检测工具去现场勘查,系统性地检查管道问题,并对管道的走向、坡度、雨污水系统等一系列相关情况,一点一点在现场摸、跟师傅学。正是通过经年累月地跑现场踏勘,让陆迪朦在自己的脑子里储存了徐汇区的管网“大数据”。

要践行精细化养护的背后,除了脑子里的“大数据”,真正的“数字化养护”也必不可少。陆迪朦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可通过一张排水防汛防台热力图,进行实时数据的更新,了解全市排水管网的现状。而公司也正在配合徐汇区推进打造区级的相关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沟通能力,简化操作流程。届时,管道信息、养护情况等都能一目了然。

在引入科技创新手段提高精细化水平的同时,陆迪朦和团队在优化养护工作方面也不断迎接新课题的挑战。由于目前的排水管网都处于高水位运转的状态,对于养护公司来说,高水位管道的养护工作是一大难点。据陆迪朦介绍,今年他参与了泵管联动的新课题,与排水公司协商沟通整体的养护方案后,由排水公司通过泵站配合降低水位,养护人员再配合进行下水管道的疏通和清理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已在沪闵路路段进行试点,帮助整体管网水位降低了1.8米,起到了不错的成效。

市政员工为人行天桥安装自动扶梯。

攻坚克难只为家园更美好

从上海城市建设工程管理学校毕业后,岳天宽就进入徐汇市政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工作,转眼已近20年。忍受过酷暑中沥青的蒸烤,经历过寒风刺骨的拥抱,吃苦耐劳是每一个市政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否则是难以坚持的。对岳天宽来说,亦是如此。

岳天宽是公司市政项目部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市政工程项目,比如新建道路、人行天桥改造等。他的办公室更是“居无定所”,要跟着项目四处流转。虽然不离开上海,却总要在市区里“出差”。

岳天宽记得,在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片区新建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场馆和道路同步进行施工。由于场地受限很大,每天要做精密的施工计划。其间,遇到了道路基层还在养护,场馆的卡车就要通行的情况。

“我们在施工时不断调整过桥板位置,尽量不让场馆的工期受到影响,现场没有施工便道,我们就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的方式。现场集装箱办公室也是一搬再搬,真的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岳天宽说,今天下班时办公室还在马路这一侧,明天上班时却已被吊走到马路的另一端,每天都在随机应变。

市政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尤其是道路、天桥等一些市政改建工程或多或少会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要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市民、交通的影响,往往是此类项目的难点。

比如在肇嘉浜路宛平路人行天桥改造工程中,由于肇嘉浜路宛平路路口没有划设过街横道线,过街市民只能依赖天桥通行。据岳天宽介绍,施工期间,为了保证行人过桥通行,施工单位制作了双侧悬挑式脚手架,并安装了临时栏杆,把施工区域和行人通行区域隔离开来,并在行人通行区域铺设木地板保持桥面平整,又增设了防滑红毯,及LED全程警示灯带,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由于要为天桥新增自动扶梯,而电梯基础施工时需要占用地面人行道,为此,岳天宽和团队又协调了徐家汇公园,利用绿化地修建了一条塑胶铺装的通道,并安装了草坪灯,为夜间通行提供照明,保障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别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岳天宽却常常只能在半夜里开工。由于市政改造项目的特殊性,很多工程都需要在夜间进行,比如天桥横跨车行道的施工工序需放在夜间11点至5点进行,因此,日夜颠倒对岳天宽来说是家常便饭。

如果施工涉及道路作业,为了不影响交通,第二天早上6点之前不仅要结束路面工作,还必须还原道路划线。岳天宽说,有时候大家一夜醒来发现身边突然多了一条新路,其实都是“田螺姑娘”们通宵达旦赶工出来的成果。

这些市政项目作为民生工程,也时刻牵动着市民们的心。让岳天宽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们在夜间赶工的时候,沿街商铺的业主因为体恤施工队的辛苦,特意搬来了一张双人沙发便于他们休息歇脚。“大家的关心就像是在为我们加油鼓劲。”岳天宽说,虽是小小的举动,却温暖了他们这些都市里的“深夜不归人”。

青年报记者 蔡娴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