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启动,民营院团“也学牡丹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经历了3年抗疫之后,上海的民营院团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越发强大。而且在某一些领域,比如音乐剧领域,民营院团正在扮演重要角色。这就是即将揭幕的2023年第11届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所透露出来的明确信号。
上海市文旅局主办、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承办的此次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将从5月11日一直持续到6月,18个剧团12台剧(节)目轮番上演,涵盖音乐剧、沪剧、话剧、滑稽戏、儿童剧、沉浸式互动戏剧、鼓乐、舞蹈、锣鼓书等。人们原本以为,疫情的干扰会影响到民营院团的创作,但没有想到,展演启动征集之后,主办方收到全市百余家民营院团多达150多个剧(节)目的申报,作品数量之多,水准之高,都让人叹为观止。
“这说明,虽然经历了疫情的干扰,但是上海的民营院团依然保持了创作的力量和生机。这也显示了民营院团强大的韧性。”展演评委、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荣广润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这一点也得到了展演评委、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戴平认同。戴平也是白玉兰戏剧奖的评委,她告诉记者,刚刚揭晓的今年白玉兰奖获奖演员中上海演员有16人,其中来自民营院团的演员就有4人,这也说明了上海民营院团已经不再是艺术百花园的杂草,而是“也学牡丹开”,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一点在今年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中的音乐剧版块显得尤为明显。此次参演的三台音乐剧,都是上海原创音乐剧的执牛耳者。5月11日开幕大戏就是徐俊戏剧艺术中心的音乐剧《哈姆雷特》。这是继成功完成音乐剧《赵氏孤儿》百场演出后,徐俊艺术中心精心打造的又一力作。“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创造,《哈姆雷特》作词、作曲、音乐、舞美、灯光等主创都在突破自我。《哈姆雷特》刚从太仓结束两周多联排回沪,迎接首演。中国原创音乐剧要建立民族特质,贵在努力。”导演徐俊说。
另两部音乐剧也很值得期待。《猎罪图鉴》首轮演出直逼100场,突破原创音乐剧大剧场场次纪录并收获大麦9.3高评分。制作人张志林表示,“中国音乐剧要走出自己的路,因此我们挖掘本土IP,树立品牌,经受观众检视。”现代人剧社创排的戏曲音乐剧《广陵绝唱》力求表现魏晋一代文人名士风采,将在瑜音阁古戏楼试演。该剧正计划打造为驻场演出项目,已受到不少古遗址景区和园区关注。
参演18个剧团中有10个剧团拿出原创现实题材作品,现实题材作品也是今年展演的一大亮点。小韦伯儿童剧团的话剧小戏《竹蜻蜓与兔耳朵》以“竹蜻蜓”与“兔耳朵”两个意象化的代名词代表外卖行业,折射上海城市温度。上海新东苑沪剧团推出《啊,母亲!》孵化升级版,彩芳沪剧团《暖阳》聚焦养老,勤苑沪剧团《魂归何处》取材于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故事,上海青浦鹤音沪剧团《海魂》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为原型。
一批经典戏曲作品的亮相也让成为展演的看点。文慧沪剧团《断线风筝》为纪念沪剧泰斗王盘声诞辰100周年而复排。该剧是王盘声代表作,曾于上世纪80年代演出并风靡一时。此次由文慧沪剧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杨音领衔,青年演员朱钢、李翼翔成为新看点,更为传承沪剧传统增添新的意义。上海琴恋沪剧团复演传统经典沪剧《借黄糠》。上海海天沪剧团首次带来“非遗”锣鼓书《祝桥出了个张闻天》,用曲艺“五功”等艺术手法,展现张闻天革命经历的片段。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开心麻花在疫情中排演的《疯狂理发店》的首次参演。剧组特意挂出“参加第十一届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参评剧目”牌子,在该剧冲刺上海驻演400场的同时,欢迎观众在展演期间观剧留言。《疯狂理发店》首演至今一年半,已在全国范围内演出900多场,总收入超过4500余万元,作为上海演艺新空间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上海民营院团对演出市场最为灵敏、敢于搏杀,民营院团展演历经十年,剧目更有底气与自信上台比拼。这种精神,这种状态,在此次民营院团展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对记者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