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地下电台发报员李白烈士的信笺里,深藏对家人的柔情、对革命的执着
2023-05-11 青年

【编者按】

致双亲、致儿女、致挚友……一封封书信,纸短情长,见字如面,给予人温暖的讯息,砥砺前行的力量。为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增强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坚定意志,青年报·青春上海即日起推出系列融媒产品《信念》,邀请00后青少年走进红色场馆,与青年讲解员共同诵读书信,解码书信背后的历史故事,在读懂不同时期共产党人把个人、家庭的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之中的家国情怀中,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 马鈜/图、视频 常鑫/剪辑

纪念李白烈士牺牲74周年活动正在申城多个红色地标举行。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了一批书信,正是党的这位地下工作者写给家人的。这些信的主人,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舍生取义的共产党员“李侠”的人物原型李白烈士。泛黄的信笺上,留下俊秀飘逸的字迹,在青年讲解员的带领下,少年们共同诵读书信,从中读懂李白对家人的柔情、对革命的执着,亦以此铭记光辉历史,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 家书里的李白谦恭而体贴 //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1958年拍摄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共产党员李侠的这句遗言,曾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中男主人公李侠的原型,就是秘密战斗在“上海—延安”空中通信线上的地下秘密电台发报员李白。

李白烈士(1910—1949)是我党情报战线上的一位无名英雄。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来到上海,长期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他大智大勇,不屈不挠,坚守战斗岗位,保证了上海地下党组织与延安的电讯联系,及时地向党中央传递了重要的军政情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27岁的李白被派往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由于单身青年男子容易引起特务的注意,因此,组织上为了保护李白,特别为他安排了一名女搭档——裘慧英。两人假扮夫妻来掩护电台,开展工作。

在夫妻二人的经营之下,秘密电台一直为中共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但也遭受到敌人的盘查和逮捕。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虽被施以种种酷刑,但李白坚不吐实,一口咬定自己是私人电台。

1943年,经组织保释出狱的李白得空给父亲写了一封平安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白远在上海,只能靠书信与家中亲人联系。李白的堂弟曾回忆:“表哥的信件一般都是托老乡带回,交到在镇上开铺子的六叔手上,再由六叔转交给李白父亲。”

在信中,李白自称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信中这样写道:“男自因住院后,因医院阻难不准家属接见,使慧忠为我奔波忧虑,使大人及合家均为我担心,实感激不尽”,他谎称入院,巧妙地掩饰自己被捕入狱的事实,以免家人担忧。

中共一大纪念馆就收藏着李白烈士留下的这般17封亲笔书信,分别是写给父母、兄弟,以及岳父岳母的。家书里的李白,谦恭而体贴。

作为一名专业无线电技术人员,李白长期在上海从事秘密发报工作,不能与父母兄弟团聚。他又非常挂念家中老人的身体,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注入笔端。

因为长期不能回家,父母也不了解他的情况,不免担忧。他就借口工作繁忙、路途危险不能返乡,让父母安心。信的结尾往往以“华初”“慧忠”为落款。华初是李白的本名,慧忠则是李白妻子裘慧英的化名。使用化名,是共产党员在非常时期隐蔽身份的做法。

  // 电波不逝信念永存 //  

“此次来信,据说:父亲已生疾病至发信时,尚未痊愈!使我异常忧虑。惟原其故,多半是因思子之心情切,而使大人不安于心,虑及所至。真是男之罪也!关于我为什么不早日回家来拜望大人,其困难和苦衷在上次回信中我曾详细告知过。并不是‘大人有爱子之心,儿反无孝亲之意!’这是千万要请大人原谅的。”

“对于我自身呢?我生平是秉大人志向,‘不贪无义之财,不取无来路之物’,生性是‘一身傲骨,两袖清风’,本着我自己的心,拿着应得的薪,维持我二人的生活。我在外面多年,虽未有半点成就,但所交之朋友对我都是很亲近的。我从未有何大的困难之事。这也是使我非常欣慰的。”……

父亲重病期间,李白很惦念父亲,却不能回家探望,写信嘱托弟弟和弟媳:“不要使老人家心烦,如想吃什么菜或者其他东西,要尽量买给父亲吃。”1947年父亲病故,他只得托人带回30块银元,并在给两个弟弟的信中写道:“我因远居异境,不但没有尽到半点照顾之责,连与父亲一面之缘都没有,实是抱憾终天!”

柴米油盐的细琐叮嘱背后,却是永久的诀别。李白生前曾三次被捕,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20天,39岁的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直到他牺牲,老家的亲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家书里,他总是一个敬老慈幼、温和友善的普通儿子和兄长。

新中国成立后,二弟李华庆在自家的阁楼上陆续找到了这些家书,由李白夫人裘慧英捐献,中共一大纪念馆将其装订成册。这本家书,现为馆藏三级文物。

“家书里,深埋着李白对家人的思念与眷恋,以及为了革命事业无法侍奉双亲的歉疚之情。这些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英烈铁骨柔情的一面,展现了李白烈士忠于国家,孝顺父母,热爱家庭的品德。”中共一大纪念馆青年讲解员郭艺凡为少年们细致解读“家书抵万金”背后的故事。

李白烈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后人的盛世和平。烈士牺牲七十多年来,人民也是一刻不曾忘记烈士,2009年9月,李白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烈士的事迹被搬上舞台,改编成话剧、舞剧,被拍成影视作品融入人民生活,烈士的精神更是广为传颂。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活动中,李白烈士家书也先后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带领青少年重温“电波不逝,信念永存”的红色记忆,追寻先辈足迹,传承英雄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 马鈜/图、视频 常鑫/剪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