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合肥—上海……上海大三学生的“公交之旅”出圈
2023-05-11 青年

上海-北京公交旅行途中,江夏在泰安汽车站等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从上海去北京,坐飞机最快要2小时,坐高铁最快4小时24分,坐公交车呢?上海大三学生江夏实际走了一趟后得出答案:要9天。去年12月,江夏以“公交旅游”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北京之旅;今年2月,他又全程坐公交车从老家合肥来到上海上学。不久前的“五一”期间,为了纪念即将过去的22岁,他又完成了一次从江苏张家港到上海的“公交之旅”。

江夏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发在了社交媒体上,没想到火出了圈,有人赞赏他的毅力,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面对外界的不同声音,即将23岁的江夏已经慢慢学会了从容。为什么要尝试“公交旅行”?一路上有哪些经历和收获?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和江夏聊了聊。

【聊旅程】

“有过坐错车、坐过站,在漆黑中走路的经历”

对于江夏来说,目前已经完成的三次“公交之旅”中,印象最深、状况最多的要数第一次上海至北京的旅程。“当时想去北京,正好在网上看到过有人坐公交车去外地的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于是就有了这个计划。”江夏并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发前一周,他除了上课外一直在查地图、查各种软件做规划,线路规划写满了11页纸。

2022年12月13日,江夏带着一个行李箱和一个书包在校门口上了公交车,开启了他的北京“公交之旅”。行李里,除了衣服、压缩饼干、充电宝、常备药等,还有一本《漫漫长路》。

不过,尽管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划,但旅途中的“囧况”还是不时出现。“坐错车、找不到车站、坐过站的情况都有过。”江夏说,农村有不少是招呼站,车要挥手才会停。一次,车来的时候,他正用手机查询班车到达的时间,车却直接开了过去,只能再等一小时。

从河北黄骅到天津那一段时,江夏又错过了一班公交车。那个公交车一天只有两班,错过了第一班,要坐第二班就要等到下午,这会影响整个行程。于是,江夏决定走路到天津,这一走就从清晨走到了下午,走了30公里。

这一路上,江夏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刻,那是在徐州机场附近步行1公里时。出发前,江夏查了沿途每个城市的气温,但却没考虑到风,那天正午的风大到让拖着行李箱的他走一步退两步,“手都冻紫了,当时真的想放弃了。”但看着机场站岗的工作人员,又想到自己的父母,江夏最终坚持了下来。

除了恶劣天气,旅途中,江夏还有另一个需要克服的“拦路虎”——走夜路。“我小时候蛮怕黑的,所以很怕走夜路,一个人走在黑夜里我会胡思乱想,一会儿想着有没有坏人,一会儿又担心会不会有野兽窜出来,越想越害怕。”到北京的一路上,江夏经历过很多走夜路的时候,有时晚上没有车,要找住的地方,就要走很长的夜路,“尤其是一些小村子的村路,没有路灯,周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我在黑暗中沿着水泥路走,就像是在另一个空间里行走,偶尔有一辆汽车经过就会很激动,庆幸自己还是在现实世界里。”

一路上的艰难困苦让江夏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到今年春天的合肥-上海、张家港-上海两段旅程时,他已经从容了很多。“走这两段时,天气已经好很多了,没有恶劣的天气,而且有了之前的经验,犯错少了很多,不会再坐过站,内心也不再那么忐忑了。”江夏说,有些路段之前去北京时都走过,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整个行程都很顺利。从合肥到上海,历时4天;而从张家港到上海,仅花了3天。

江夏生活照

【聊收获】

“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能吃苦、更强大”

2000多公里路程,无数趟公交换乘,三次“公交之旅”让江夏收获了很多,这其中,第一次的北京之旅最让他感慨。2022年12月21日晚,经过9天的“跋涉”,江夏抵达了北京之旅的终点站——中国地质大学。随后,他在北京科技大学附近订了一间宾馆,住下之后,还在附近走了走,但回到宾馆后,就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哭了很久,想着自己一路上的种种经历,比如伞丢了顶风冒雪赶路的时候,走夜路的时候,还有被风吹得手都紫了想放弃的时候,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有喜极而泣、苦尽甘来的意思,也有一种难受在里面。”江夏说,那一刻觉得自己很勇敢,也成长了很多。

与很多从小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长大的00后一样,一直以来,江夏内心也对自己不太认可,觉得自己办事能力不行,离开了父母的照护就一事无成,但这次北京公交之旅,让他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比想象中更能吃苦,这一路上,我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赶公交,一个人设计路线、做规划,包括住宿、吃饭等,都是自己安排的,也没有找父母要过钱,所以完成这一趟后,我觉得自己蛮勇敢的,也比想象中强大。”

这趟旅程,也改变了江夏在父母眼中的印象。从上海出发时,江夏是瞒着父母的,等他走到山东境内时,母亲意外刷到了他发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才“东窗事发”。母亲一个电话打来将他大骂一通,又叮嘱他注意安全,早点回家。父亲的第一句话则是:“还有钱吗?”

“当时父母既生气又很担心,担心我的身体、怕我没钱,又怕我遇到各种危险。”江夏说,因为从小娇生惯养,父母也一直觉得自己自理能力比较差,但这次北京之行后,父母认可了他的能力,“他们觉得我还可以。”这之后,江夏再走合肥-上海、张家港-上海两段行程时,父母已经很放心。

“公交旅行”时,江夏很少住宾馆,晚上住宿大多是在24小时便利店趴一晚,或者是花30块钱在网吧过夜。在他看来,路上最大的困难还是自己,“我自己经常给自己设限,觉得这件事做不到,但实际完成后,会发现自己还蛮有潜力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努力咬咬牙就能做到的。”

“公交旅行”给江夏的另一大收获,是对旅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旅行不是一件浮躁的事情,旅行并不只是为了目的地,就像去北京,可以有多种交通方式,坐飞机、坐高铁、坐大巴,但坐着公交车一路经历了那么多城市之后来到北京,那种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江夏认为,自己是个喜欢坐公交车的人,在如今快餐式的时代,公交车是体验从前车马慢的最好途径,“心情不好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坐公交车,不追求终点,只想看看路边的树、云、天空、各种房屋、街道。”

江夏做的上海-北京公交线路规划

【聊未来】

“公交旅行只是体验、尝试,不会一直这样”

从第一次北京之旅开始,江夏每次都把他的“公交旅行”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短短半年时间,他的粉丝量已经近2万。这期间,他收获了很多鼓励:有些网友夸他“很酷”,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喜欢人间烟火气的男生;有些网友敬佩他的勇气和毅力、耐力,向他请教跨省公交是如何规划的;也有网友为他支招,进一步优化路线……对于这些,江夏觉得很温暖,“对我来说,这些都是认可和鼓励。”

当然,在鼓励的声音中也夹杂着不少质疑。比如,江夏的北京之旅,一路的纯路费有480多块,与553元的高铁二等座票价相差并不多,甚至比304元的硬卧车票还贵得多,不少人认为他是浪费时间做没意义的事,有些人说他是哗众取宠、故意吸引流量博眼球,甚至还有人说他作假,根本不是全程公交车去北京。

对于这些声音,江夏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难受的,刚开始,他还会认真解释,后来就逐渐释然了。“我的内心更强大了,觉得没必要多说什么,只要自己有收获、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正面的影响就足够了,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今年6月,江夏就将23岁,回顾自己完成了两次公交之旅的22岁,他用“有幸福、有快乐、有悲伤、也有痛苦”来形容。他说,这一年遇到了很多对自己很好的人,“我不曾想过自己也会被温柔地对待、被爱、被关怀,当我们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也不必灰心,因为我们终将还会得到一些东西,不论明天如何,都要过好今天。”于是,在22岁的“尾巴”,他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又完成了一次张家港-上海公交之旅。

江夏说,这应该是近期内他最后一次公交之旅,因为他正忙着考研,后面的计划可能要明后年才有时间落实。目前,江夏已经做好了乘公交车从上海到三亚的规划,计划用8天时间完成行程。“对我来说,坐公交车旅行只是我人生中的体验、尝试,不会成为我一直的旅游方式,很多线路走过一次也不会再走第二次。”江夏认为,自己更多的快乐在于探索新的线路,以后可能还会尝试坐船、坐火车、坐大巴,并不是执着于坐公交车。在他的众多规划中,就有坐火车从北京去伦敦的线路,全程9000公里,要换成7次车,历时一周。

随着“公交旅行”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不少年轻人也在效仿,对此,江夏建议他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一直做公交车其实是很熬人的,嘴上说说容易,真正执行的时候,会发现困难特别多,所以要有很强的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