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也能腹膜透析,是谁让社区医院更有底气?
2023-05-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今年72岁的陈老伯,是一位Ⅱ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陈老伯不得不在郊区和市区医院之间“长途跋涉”,加上每次配药、检查、换药、平衡试验、随访等让他直喊吃不消。现在,老人再也不用“舍近求远”,选择了在“家门口”的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腹膜透析。陈老伯说,在这里做腹膜透析,不仅让他来来回回少跑了好多路,而且服务质量丝毫不比市级医院差。

在上海,如今像陈老伯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市民正越来越多。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获悉,通过下沉输出护理管理、培训、技术等资源,积极推动紧密医联体护理专科联盟建设,为医联体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将先进的护理理念、优质的护理技术及完善的护理服务送进社区,让更多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量”“同技术”“同温度”的护理资源。

  // 家门口的高质量护理 //  

根据《上海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支持医疗机构依托医联体、区域性医疗中心,建立护理专科联盟、护联体等,加大基层护士培养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服务能力。

仁济与浦南,相距不到1公里,地理优势为两家“邻居”创造了便利的互访学习条件。仁济护理团队为浦南医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浦南医院的护士则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

浦南医院先后派出多名护理人员,到仁济医院消化内镜室、血液科、急诊、日间病房、特需病房进行能力提升学习,为浦南医院肿瘤日间化疗病房以及血液科开展医疗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周边的老百姓不用发愁三甲医院就医“排队长”,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同质量同技术的照护服务。

而嘉定区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仁济医院、嘉定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了腹膜透析室并投入使用,成为上海市首家拥有“腹透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腹透室,为本地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多名护士赴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进修腹透护理技术,经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腹透管出口换药指导、电话随访等护理技能。

来自南码头社区服务中心的腹透护士冯敬杰同样参加了仁济医院举办的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回到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不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在社区居民活动室进行腹膜透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对于在行腹膜透析的居民,对其及家属进行再教育,近一年来,腹膜炎感染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由80%提升至98%。

  // 导师制培育模式提升社区专病管理能力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仁济医院作为首批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建设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养基地之一,自2014年起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训实践项目”,率先采用导师制模式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养的探索。

通过组建导师团队、选拔结对学员、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已协助6位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建立开设糖尿病护理门诊,累计建档人数逾千人,影响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多个社区。

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范恩芳,是“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训实践项目”的学员之一。经过培训后,范恩芳成立了浦东远郊社区首家“糖尿病护理门诊”,现已有500多例患者有效建档,5000余人次的患者得到健康服务,开展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糖友健步走活动、糖尿病知识竞赛等活动,获得广大糖友欢迎,成为了社区中的“糖友管家”。

不久前,仁济医院与浦南医院、塘桥街道、南码头路街道、周家渡街道、上钢新村街道、浦江街道、浦锦街道签订护理联盟协议。届时,仁济医院将携手医联体单位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伤口造口、糖尿病、血管通路、腹膜透析等22个护理门诊团队的专科特色服务,并尽快启动糖尿病、伤口造口、血管通路三个专科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课程和导师制专项培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