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首个大学生求职能力实训营结营,部分学员“出师”即获实习见习机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在迟迟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情况下有一个机会摆在你眼前,是抓住还是再等等?简历怎么写才能打动HR?如果你是主管,在面临突发事情时如何应对,做好上下级管理?……
在为期24课时的“闭关修炼”后,今天,由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指导,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上海市首个大学生求职能力实训营成功结营,首批参加训练营的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
学员们出师后学会了哪些?多说无益,不如出来练练。现场的实训营结营仪式上还同步举办了实习见习专场洽谈会。在过关斩将后,部分学生获得HR的青睐,拿到了实习见习的“求职通关卡”。
■ 首个大学生求职能力实训营成功结营,学生受益匪浅 ■
“这次在训练营的历练收获太多了,真的太幸运了,能及时看到辅导员发的活动消息,抢到了名额。”李芷含是上理工新媒体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还有一年多才毕业的她未雨绸缪,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暑期先实习起来,为日后的择业积累经验。
李芷含回忆说,在老师布置写一份简历的作业时,她起初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经历悉数写下来。自己先是上网找模板,然后将在校经历和技能密密麻麻写了两张A4纸。“当老师看到我的简历时,觉得太啰嗦了,建议我凸显优势,精炼在一页里。”
在HR模拟面试环节,她又学习到了STAR法则,尝试如何逻辑清晰表达个人经历。“在训练营中有一个辩论环节,题目是有个女大学生找了半年都没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此时来了一个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机会,作为好友是否应该劝她。这个环节,我参加了自由团表达的自己的想法,我希望这位同学能坚守自己喜欢的专业。”
“招聘会布置过程中,突然接到主办方通知,场地不能按期征用,需要做出应急处置方案。”在一个角色扮演的互动环节,学员高杰扮演的是副主管的角色。在应对难题时,他寻求上司的帮助,原以为自己的表现很出色,却遭到了面试老师的“当头棒喝”。原来,作为中层的他做到了下情上达,却没有询问“下属”,调动基层员工们的能动性。几天的训练营培训让他受益匪浅。
记者从杨浦区人社局了解到,此次实训营萃取教材中适配上海理工大学学生群体的核心课程,组建师资队伍精准落实教学课程计划,共招募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等8个专业,5个年级的35位在校大学生们。通过导师授课+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了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提升、明确求职方向、了解行业现状等特色化课程。此外,还安排学员参访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各位学员走进意向岗位,了解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运作模式。
比如在5月14日的课程中,学员们在市就业服务专家傅裕栋老师的协助指导下,明确各部门筹备路演的工作任务与完成进度,正确认识到职场压力。上海市首席职业指导师茅一君老师运用案例引出先择业还是先就业的选项,并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员系统化明确就业观。为深入体验如何使职场表现更得体,市就业服务专家周敏老师带领学员情景模拟职场环境,扮演不同职业身份实践职场礼仪。
■ 实现企业与学员零距离沟通,实习见习专场洽谈会已安排 ■
为体现对前期学习的吸收转化应用,展示培训成果及收获,深化课程体验,实现企业与学员零距离沟通,实训营在结营仪式上还同步举办了实习见习专场洽谈会。
为展示求职能力实训营课程成果,现场设置“展示我们的求职成果”路演活动,学员以小组或小组代表形式上台展示描述自我情况,并邀请企业HR现场予以点评,对感兴趣的学员发放求职通关卡。
在发放了“求职通关卡”后,胧爱文化传播人事主管农梦霞告诉记者,按照他们企业的用人需求,相较成绩,会更看重学生在社团或者学生会等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学生能掌握较强的沟通技能。“毕竟,一上岗就能进入到内核工作是比较困难的,我们更希望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灵活一点。”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实习见习洽谈会前期,杨浦区就促(人才)中心积极与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接,落实对高校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全链式”服务,细致排摸学生专业及需求,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挑选区域内20家优质企业,重点推荐杨浦区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见习基地赴现场开展实习见习专场洽谈。
据悉,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求职能力实训营作为上海市首个大学生求职能力实训营,杨浦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区就促(人才)中心深入了解实训营35名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匹配精准推荐,在洽谈会前已有不少企业对实训营大学生表现出初步意向,在洽谈会上进一步面试沟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