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联手“河长治”,碧波荡漾造就青浦“梦里水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
“生态绿色”是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底色。青浦、吴江、嘉善作为两省一市的跨界毗邻地区,共有跨界河湖47条段。上海市共有23条湖泊,全部都在青浦区。其中,就有19条湖泊位于青浦区金泽镇。此次,青浦区引领建立“联合河湖长制”,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助力示范区打破行政边界,聚焦一体化制度创新,握指成拳,画出最大“同心圆”。
从2018年起,示范区以水葫芦联动治理为突破口,签订《青昆吴嘉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将作业区域向上游延伸,迈出联保共治第一步,到如今不断完善的“联合河湖长制”,三地经过数年实践探索,联合河湖长制紧扣“一体化”,共绘、共商、共建、共推,助力做好“水文章”,释放“水活力”。
如何不断探索完善“联合河湖长制”?记者了解到,为加快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找到了先手棋、突破口,积极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青浦区水务局开展联合巡河。建立存量问题清单制、增量问题工单制的巡河问题处置流程,实现河湖互巡、问题共商、整改联动;联合管护。水葫芦联合防控方面,联合制订打捞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上游源头控制,加强定点巡查、打捞及处置,锁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联合开展专项行动,联合治理。青浦区水务局副局长陆晓峰告诉记者:“我们签订2期联合治理项目协议书,共34个联合治理项目,涉及29个跨界河湖,可以说,跑出了示范区建设项目新速度。”
目前,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既体现了河湖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纽带作用,确保共治共管更加直观高效,又契合了示范区一体共治理念的实践需要,为高水平打造示范区“水乡客厅”发挥出巨大助推作用。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的成功实践,为推动跨界河湖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联动,助力跨界河湖保护治理工作探索出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区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探索建立的以“联合河湖长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和相关经验,不仅入选了“2019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2020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和“2021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精选”,而且,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为一体化发展大局贡献了水务智慧和水务方案。同时,高质量完成示范区首个跨界河湖联治,促使治水联合不断向治水融合深化。
对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新要求,对表打赢“碧水保卫战”,重塑碧水清流的水乡底色新任务。下一步,青浦区水务局将中流击水、再接再厉,更好地凝聚三地河湖长制工作合力,走出一条跨区域共享共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青浦区水务局局长程光宇表示:“我们将不断总结区域治水一体化成果经验,坚持以水为脉,推进‘一湖一荡一链’生态治理,进一步开放高品质滨水空间6000余亩、增加‘三道’超90公里、打造大小景观节点百余处,努力建设‘万顷碧波、百里画廊’世界著名文化湖区,让最好的生态资源触手可及,让人民满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