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城市骑行,请“悠着点”!别让隐患破坏了这道美好的风景线
2023-05-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刚刚好……一群以年轻人为主、风驰电掣的骑行队伍,正慢慢成为申城的一道风景线。在上海,无论是骑行通勤的上班族、骑行社群的发起人,还是关注骑行慢行系统的建筑师,都能深刻感受到城市骑行的热情高涨。

然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骑行速度过快、骑车者行人互相“占道”等,让意外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就在5月21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有一位参与夜间骑行的小姐姐,因此速度过快追尾一辆出租车,倒地后流血不止,随即被120送往附近医院急救。一时间,有网友表示:“把马路当赛道,没出事前神兜兜,出了事就剩哭天喊地了。”当骑行成为一种文化时,到底如何才能不让安全隐患破坏了这道美好的风景线?

  ==  现象  ==  

一道美好风景线,常常会发生小“意外”

5月21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有一位参与夜间骑行的小姐姐,因为速度过快引发交通事故。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因为骑行引发的危险情况时有发生。

周六下午,浦东前滩休闲公园很是热闹,前来休闲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家长的带领下,年幼的孩子们有的在玩滑板有的骑行,而大人们跑步、闲聊、搭帐篷……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来“凑”热闹的还有骑行一族,他们中,有人骑着专业的自行车,也有人骑共享单车。专业骑行者通常会佩戴头盔和专业护具,但是其他骑行者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记者看到,前滩休闲公园设有专门的骑行道和行人道,但是因为来往的人太多,骑行族们和行人经常会互相“占”道。有时候是孩子不小心跑上了骑行道,自行车为了避让孩子,只能紧急刹车;也有自行车骑上了行人道,险些被撞到的行人会骂骂咧咧,“你会不会骑车啊!”

徐汇滨江段设有专门的骑行道,同样也是骑行爱好者的打卡地之一。在这里,时不时有穿着醒目装备的骑行队伍经过,队伍庞大的前后甚至超过20辆自行车。从骑行爱好者的专业术语来说,这是“开火车”。为了控制骑行速度,骑行道每隔一段,都设有每小时15公里的限速标识。但是,记者发现,“开火车”的速度通常较快,至少保持在每小时20公里以上,如果遇到车辆少或者下坡时,最高时速甚至能达到40公里以上。然而,骑行道上经常会有一些并排骑行的自行车,“开火车”的队伍为了避让他们,经常只能紧急刹车。

  ==  调查  ==  

游客:成群骑行会引发连环事故

随着骑行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申城年轻人正选择这种方式进行骑车锻炼或者社交。然后,背后引发的安全隐患却让人担忧。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部分骑行者遇到路口转弯时,如果行人不多他们就不会减速,还有人甚至会加速通过。过马路的市民为了避免发生事故,只能等骑行车辆过了之后再过马路。

特别在郊区一些马路上,为了保持骑行速度,有的骑行者索性会选择在机动车道上骑行,导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十分危险。不少市民表示,不少骑行爱好者选择成群骑行,如果在机动车道上可能会引发连环事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特别是“开火车”的骑行队伍,一旦前方有人不小心摔倒,一摔就是一群人。

记者从一些骑友发布的小视频中看到,这些骑行爱好者除了在晚间骑行外,还有人会在“清晨”出动,特别是在一些自发的骑行比赛中,为了成为赢家,骑行者占车道、相互追赶的行为屡见不鲜。

骑行者:骑行道常常被“占用”

骑行,正成为申城的一道风景线,但背后的引发安全隐患也不少。

在多数市民看来,爱好骑行本身没错,但是在骑车的过程中,骑行者必须遵守交通法规,而不是将安全意识完全抛诸脑后。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曾被骑行者撞伤过。市民张先生就曾经被一辆“高速”飞驰的自行车撞倒在地,导致腿部骨折。“除了控制车速,骑车者就应该在自行车道内骑车,占有行人道或者机动车道,对行人或者对骑行者本身而言,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张先生表示。

不过,不少骑行者也有“苦衷”,占有行人道或者机动车道常常时无奈之举。骑行爱好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作为专业骑行者,骑行时速度比较快,为了避免不安全因素,所以有时就不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行。”骑行者张先生则无奈的表示,之所以常常会骑到人行道上去,是因为骑行道常常被莫名“占用”了。“行人在骑行道跑步散步、骑行者并排骑行,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骑行。”

保安:没有执法权,违规治理难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车出行。记者发现,为了能让更多的骑行爱好者畅快地骑行,除了浦东前滩休闲公园、徐汇滨江段外,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均已设置了专门的骑行道。

但是,因为骑行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前滩休闲公园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虽然这一带骑行道和人行道分开使用,但经常会发生人车混道的现象,特别是在周末。“有时是自行车和行人发生碰撞事故,被撞对象一般是老人和小孩;还有的自行车车速过快,特别在下坡或者急转弯时,很容易单车事故。如果发生事故,我们就会帮忙一起拨打120。”这位保安告诉记者,经过会看到一些骑行者速度过快,肉眼感觉能达到了30公里以上,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骑手根本来不及反应。“我们这里原则上提醒,车速要控制在15公里以内,但是我们没有执法权,所以偶尔会提醒下,但大多数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自行车限速的相关法律,但可对电动自行车的相关限速法律条文进行参考。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针对自行车限速的相关规定,骑多快只能靠骑行者的自觉。除此之外,自行车靠人力驱动,无法像电动车那样通过机械手段在出厂设置时进行限速,特别是公路骑行比赛时间一般多设置在夜晚,速度控制更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针对自行车骑行应在哪个车道行驶、如何行使,法律也有所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在不少市民看来,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更具体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自行车骑行的路段、装备、速度以及发生交通事故时候的具体定责等等。

  ==  专家说法  ==  

医学专家:意外伤害不容忽视

随后,记者从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和骑行相关的事故时有发生。就在不久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飞速而过的自行车撞伤后发生髋部骨折,送往附近的上海市东方医院急救,幸运的是,东方医院一路开通绿色通道,老人经过抢救和手术治疗后顺利出院了。

“从急诊创伤外科接诊的患者来看,和骑行有关的事故确实不在少数。小到轻微的擦伤,大到严重的颅脑受伤、多处骨折,包括骑行者本人及被车撞伤者,各种情况都有。”东方医院创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孙贵新教授告诉记者,对于高速骑行者而言,骑行者一定要戴头盔来保护头部安全,一旦摔倒,要特别注意头部受伤区域。头盔破裂,这就意味着头部受到重击。在跌倒撞到头后,刚开始没有出现不适的情况,紧接着可能开始觉得不舒服,甚至有迟发性昏迷。有时会发生大脑出血的状况,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骑行者而言,最常见的是摔倒时发生手腕骨折及锁骨骨折,这个时候需要先把骨折处固定好;如果身体有伤口流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东西对伤口直接加压止血,同时等待120救援。

此外,孙贵新主任告诉记者,颈部和腰背部受伤都是很严重的,通常可以通过病人肢体末梢感觉及是否能移动手指和脚趾来断定脊髓状况是否良好。如果有麻木或下肢刺痛的感觉就是可能脊椎何必脊髓损伤;头部尽量不要向左、向右转动,搬运过程中,注意颈托保护,同样需要尽快就医。

“骑行者速度过快,最高时速达到30公里甚至40公里,撞击力非常大。一旦撞到行人,尤其是老年人经常伴有骨质疏松,后果更是不堪想象”。孙贵新主任提醒,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应该拨打120救护车并尽快求医。

城市设计专家:别让隐患破坏了这道美好的风景线

如今,申城的骑行者正越来越多。在〇筑设计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导师王卓尔看来,上海是一个对自行车友好的城市,骑行会带不一样的感受。“骑行体验跟坐在公交车、出租车里不一样,感觉到这个城市是360度环绕着自己的。”

在王卓尔看来,和骑行者相关的交通事故跟自行车速度并没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城市的机动车车道设置规范有序,路口指示牌也非常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只要保持在机动车道内规范行驶,即便速度达到60码以上,一样可以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王卓尔研究自行车与城市多年,她觉得上海的骑行体验在不断提升。比方说标识方面,上海慢慢有了自行专属的信号灯,这样转弯的时候可以避免和机动车混流。二是随着随着公共空间的改善,慢行系统的设计被纳入了规划,主要是在上海的“一江一河”沿线拉通了骑行道路。

如何规避自行车背后的一些隐患问题?在她看来,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方可以根据城市自行车交通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在部分区域设置快慢车道等。

不过,王卓尔表示,“遵守交通规则都是约定俗成的,短期内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限速指示牌、增加自行车标识等方式来提醒骑行者和路人。但是从长远来看,当骑行成为一种文化的时候,还是大家保持靠良好的出行习惯,才能让这道美丽的风景线走地更远更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