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大中小学师生同台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实践”
2023-05-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通讯员 刘金玉 蔡霞

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在临港中心联合开展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临港新片区主题大思政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教学观摩也是主办方开展的主题教育专题活动之一。

大中小学同台

创新“教”的方式

从滴水湖畔“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到洋山深水港建设背后的故事,现场不同学段的学生们随着老师们的讲解走进临港,聆听临港现代化新城建设的时代传奇,解锁临港的发展密码,了解上海高端制造业的“临港样本”。

活动中,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主题,来自上海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6位思政课教师携手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科学家、上海电气集团的劳模、参与洋山深水港建设的上海市建设功臣,以及大专院校专业课教师等“大师资”,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的“大资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讲好临港故事。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兼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大思政课”强调学习空间范围的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则注重学段的持续,这堂教学展示课把两者巧妙结合起来,内容丰满、生动和具有生成性;这堂教学展示课呈现出“小切口”“大立意”“广视角”的特点,以身边看得见、听得到,甚至摸得着的小事作为“小切口”入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大立意”为目标,以临港和上海、国家、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广视角”,深层次展示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人民教育家于漪也视频寄语本次活动。她表示,通过科学家、劳动模范、大中小学教师同台授课,把社会上最优质的正能量融合到育人队伍中来,形成育人共同体,增添了课程的开放性、社会性和时效性。

这次教学观摩也是主办方创新方式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一次专题活动。当天下午,活动主办方还在滴水湖、星空之境、海立方党群服务中心、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洋山深水港、建设者小镇等,开展了17场有声有色的现场“大思政课”教学,形成了多点迸发的大思政辐射效应。

多方资源共享

拓展“学”的空间

当天,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与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万荣等在活动现场启动了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新片区),并为试验区首批实践共建单位授牌。

同时,为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万荣,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启动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新片区)(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区)党建联盟。各合作单位党组织采取规范化、长效化、项目化的合作模式,在实践教学、参与师资、课程建设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被聘为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新片区)(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区)首批特聘顾问。全国劳动模范、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桥吊状元”张彦,上海劳动模范、临港工匠、上海电气集团首席焊接技师许志平,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SMILE卫星系统副总师张晓峰等企事业领导和骨干、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被聘为“大思政课”特聘讲师。后续,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大思政课”教师将和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老师们一起带领青少年学生们走进工厂、企业、研究院等现场。

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用好区域资源,分别与普陀区、临港新片区共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目前,上海海洋大学已聚焦临港新片区推进“开放新高地、战略增长极、城市样板间、创新创业首选地”的具体实践,选取17个场景,开展“走进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中国客机的世界之路”等17门“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展示。华东师范大学也与普陀区发挥区域化党建效能,把普陀区的红色场馆、街道社区以及区域化党建单位等资源有效转化为“大思政课”的育人资源,开发微课,打造“‘赤色沪西’行走大思政课”和“田园大思政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通讯员 刘金玉 蔡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