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苦行僧”,年轻人的好榜样
2023-05-25 专题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大青年正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唱响青春之歌,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本报采访了一批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工作的优秀青年,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U为青年”。

吴小蒙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当夜幕降临到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区B2案例馆的灯光从别致的外墙砖花中透出,在夜空“剪出”立体花纹。这座世博会期间的联合案例馆,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工作场地。经常在票交所加班的吴小蒙,便是点亮实践区美丽夜景的“守夜人”之一。

打开上海票据交易所战略规划部高级经理吴小蒙的履历,很多荣誉扑面而来:“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青年能手”“身边的榜样”“上海市青年金才”……这些荣誉记录了她的成长“密码”,也描绘出一位热爱工作、努力钻研、锲而不舍的有为青年形象。

  焦虑是进步的前兆  

在吴小蒙的认知中,工作对于她,就是信心满满地面对各种挑战,“焦虑”大概是面对高难度工作时最高级别的形容词了。吴小蒙告诉记者,2019年公司举行了一次“大宣讲大调研”,面向全市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反映市场声音。吴小蒙承担了此次活动的前期组织工作。在调研中,她还要负责整个调研组的材料整理。九个调研组分赴不同的调研地,收集的调研资料“有这么高”——吴小蒙用手比了将近1.5米的一个高度。从这些材料的页数来估算,完成整理归纳可能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当时,吴小蒙除了要负责自己所在调研组的材料整理,还要整理整个大组的调研材料。工作中向来举重若轻的吴小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发现自己的工作进度竟然赶不上材料增加的速度。“焦虑”这个词第一次被她用来形容当时的心境和情绪。

现在再来回忆,很多细节都已经记不起来,吴小蒙说,记忆中,那段时间就是加班、加班,甚至还熬出了胃病。整整半个月,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些材料的整理。

吴小蒙说,经历了这样一波“焦虑”,很多原先不太明白的东西搞明白了,自己至少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了。

  坚持是收获的路径  

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前,票据市场是一个分散的市场,其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虽然众多,但研究成果零落分散,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有关境外票据市场的研究更是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小蒙进入票交所后开始研究国际票据市场,数年如一日。

研究国际市场困难很多。每个国家的票据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了解这些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像日本等非英语国家的相关资料更是让人无从下手。吴小蒙先是去找了懂这些外语的朋友帮忙,最后却发现,懂语言不懂专业,不要说翻译,连查找资料都没方向。

吴小蒙没有放弃,她辗转找到境外金融机构的朋友,再通过这些朋友找到相关对口专业的同事,循序渐进打开研究突破口,最后,终于拿到了有价值的资料,对国际市场的研究也终于实现零的突破。

  工作是快乐的源泉  

在最佳实践区里,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灯光是亮得时间最久的地方之一,而吴小蒙案上的灯更是比其他人亮的时间要长一些。最经常的场景是,同事们下班了,她一个人坐在桌前,夜以继日地工作。

吴小蒙形容研究工作是“苦行僧”。她说,做票据市场研究工作是孤独的,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进步。她告诉记者,很多时候,研究的过程并不会左右逢源,解开一个问题,又来一个问题,经常是挖掘了好久,最后却发现只是在原地踏步。很多人会在枯燥的过程中止步、放弃,但吴小蒙却愈战愈勇。当拦路虎最终被克服,工作终于有了成效,吴小蒙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她说:“有人也许会觉得工作过程太枯燥,但我却会感受到远大于过程枯燥的快乐。”

同事们戏称吴小蒙是“工作狂”,吴小蒙也承认自己是工作狂。她说,无论是顺利还是挫折,工作总会给她带来快乐。于是,她的工作量一点点变大,工作的内容也不只局限在一般研究。从事票据交易研究以来,她已经撰写了17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三年规划她是执笔者,她还参与组建票据市场高端智库,连续四年组织《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报告》书籍编写工作,收录超过100份优秀材料。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