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呼声有回应,看看崇明区少代会代表们都提出了什么建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能不能增设一个便民室外乒乓球场?可否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农业实践活动?父母是不是能少做“低头族”共享家庭读书日?这些“建言献策”都来自于参加少先队上海市崇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少先队员们,关注的问题从少年儿童成长发展到社会治理、城市发展各个方面。记者了解到,这些出自少先队员们的优秀提案也迅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答复。
== 从身边事入手提出建议 ==
长兴小学的张艺睿提出的提案源于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我看到周围的同学近视率越来越高,查了资料我又发现,原来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近视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张艺睿却发现,在长兴镇,不管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公园里,兵乒球桌并不多,也较少有人打乒乓球。
这让他提出了在长兴镇室外建设便民乒乓球场地的想法。“建议可以在长兴镇的校园、社区和公园的室外空间适量投入乒乓球桌。”他向记者介绍说,乒乓球桌占地小、造价低,可以水泥浇筑,也可以购买可折叠、可移动的乒乓球桌,都很方便。在各学校、社区和公园里投放,这样大人小孩可以一起参与,营造一个文明进步的社区体育锻炼场所,对于青少年的近视预防也大有好处。
让他欣喜的是,提案提出后,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表示会与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及长兴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商议此提案,为青少年营造锻炼的良好环境。
和他一样,不少少先队员提出的提案都是对身边人和事的仔细观察得来的。上实东滩学校的周子琪看到父母整天都做“低头族”,提出了设立手机“停机坪”的可爱想法。“‘停机坪’就是手机管理点,忙碌一天之后,家里所有人都一起把手机放到‘停机坪’,除非有特别重要和紧急的事,否则手机不可以离开‘停机坪’。”周子琪说,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多一点陪伴,多一点关心,拥有家庭阅读时间,享受亲子时光。
== “金点子”都很接地气 ==
作为崇明的少先队员,大家的“金点子”也结合了崇明生态岛的特色,很接地气。
江帆小学的陆泽珧从小生活在农村,他发现,现在的土地大部分是以承包制的形式存在,但也有一部分呈现荒芜状态。“像我曾祖父那一辈人都是八九十岁的高龄,已经不适合劳作了,爷爷、父母这一辈人大多在单位上班,在农村生活种地的寥寥无几,所以家中的部分土地成为了摆设。”于是他想到,为什么不能通过学校与邻近的镇或乡村衔接,把这些闲置的土地资源当成学生农业实践的“基地”,将耕地更好地利用起来呢?
“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进入农村,鼓励学生们参与种地、劳作,让他们知道每一份食物的来之不易,家长则可以当志愿者。”陆泽珧这份《关于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农业实践活动》的提案也得到了学校少工委的回复,表示将与邻近的乡镇协作,争取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向阳少年,劳动最美”主题活动,号召少年队员们走进自然、了解自然,通过实践来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培育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收到回复的时候我感觉已经看到了丰收的菜地了,我现在觉得做一个与时俱进、有现代感的小小农民也很酷!”陆泽珧说。
竞存小学的郭和慕则代表学校的队员们提出了《关于社区、学校齐牵手,共创劳动幸福圈》的提案,希望让劳动教育基地走出学校,走到更广博的社会课堂上去。校少工委很快回复了她,也采纳了少先队员们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201名代表参加的崇明区第二次少代会上,还发布了“吾俚家乡叫崇明”15分钟幸福圈研学线路,一批15分钟幸福圈少先队社会化实践基地获得授牌。队员们的呼声有回应,也让队员们感到了共同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的成就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