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硫”的代言人,做科学传播者
姜雪峰在做科普宣传。受访者供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雪峰是“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刚刚获评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到留美博士后,再到如今的科普、产业达人,他是如何走上这条科学道路的?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人物名片
姜雪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青年化学家
先后获得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称号。曾获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一等奖。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做硫的“代言人”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谈到科研,姜雪峰这样表示。
小时候,姜雪峰就有个科学家梦。让他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的,是化学老师魔术师般的演示:“摇一摇瓶子,溶液就变成红色;再往里添加一滴试剂,它又变成蓝色。”这些神奇的实验,激发了姜雪峰探究未知的好奇心。
高中时,化学反应中涉及的神奇现象让他十分着迷,从此认定了学习化学的目标。1999年姜雪峰考上了西北大学化学系,本科四年下来,姜雪峰总成绩排名第一。想要学习有机化学最前沿知识的他来到了上海有机所攻读硕士和博士,之后又前往美国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为了研究绿色化学,他放弃企业高薪待遇,来到华东师范大学。
姜雪峰选择的硫,属于“冷门学科”,但他却情有独钟。“硫在人类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血红蛋白中硫配位了卟啉铁,才实现了传输氧气的重要功能;DNA中广泛存在的二硫桥键,成为形成其二级螺旋结构、三级折迭结构、四级聚合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硫也是杀菌消炎抗肿瘤的功臣,著名的消炎药物青霉素、头孢等,硫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还记得著名有机化学家戴立信院士对自己说的:“别人一般都不会选硫,觉得硫比较臭,你却迎难而上,反而产生了一种差异化的发展,不趋同、不盲从,然后你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特色和旗帜。”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这个偏门的研究领域开始变得热门起来,而姜雪峰和他的团队,也成了硫体系的领军人物。2019年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那一年确立为“元素周期表年”,国际化学权威组织IUPAC制作了一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每一个科学家代表一个元素,姜雪峰成为了“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
如今,姜雪峰的科研团队有30人左右,产业团队30多人。科研没有尽头,他还在挖掘硫的更多特质和功能,希望能应用到更多领域中去。“
姜雪峰曾因“美妙的化学世界”获得了2022年度上海市科普一等奖。“我希望自己做有意思、有价值的科普,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喜爱。”
从化学到人生,姜雪峰的科普讲得通俗又有趣。“我想把化学美丽的一面、帮助人类前进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在做科普的过程中,他也能收获很多。“看到台下的孩子从眼中闪烁出的光芒和向往,对科学、对人生火种的点燃,我觉得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时候。”
喜欢上海的海纳百川
2011年,姜雪峰选择从美国回到上海。他说,这是他留学之初就早已想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出国第一天就想好了,我一定要回来。”
首选上海,他说是因为上海的海纳百川。“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孕育了一种非常雄厚的综合性的生长土壤,蕴含着丰富的营养。而科技创新的发展就需要海纳百川,需要这样兼容并包、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环境土壤。”姜雪峰说。
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具有非常好的产业链,上下游都具备广泛的集群效应。在姜雪峰看来,科技一定要跟产业紧密捆绑,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表示,上海海聚英才、海纳百川的氛围,让它具有了多元化和多维化的发展途径,让科学和产业之间的“交互”变得非常自然而紧密。
“很多年轻人来到一个大城市,一开始都是一个孤岛,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经济需求和情感帮助上。而上海的共青团组织在每个孤岛间拉起了美丽的桥。”姜雪峰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团组织给了青年人很好的交流平台,将所有青年人集聚起来,互相交流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叉、互助协同。“把一个个孤岛连成了网,形成了阳光沙滩,大家彼此鼓励、互相打气,情感交融、不断前进,团市委就像大家温暖的家,对于年轻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姜雪峰还以上海共青团界别的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履职尽责。“能让我们青年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参与到城市的发展中,调研、论证、提供方案,让我们从社会的不同层面、各个行业领域里调研不同青年人的需求与信息,传递到市级层面,再不断地为青年人产生更优的政策,我觉得这是上海青年人共创科创之城的独特创新。”
[对话]
青年报:希望自己的科普工作能给青少年带去怎样的影响?
姜雪峰:科普的作用是,点燃青少年的梦想与希望。让青少年知道根要扎得深,未来才会长出稳健而漂亮的树冠。科普是让孩子们看到科学的美好。所以我希望通过科普让他们看到绿叶的繁茂、鲜花的盛开、果实的甜美,进而更努力地去深扎决定一切的根。
青年报:对于对化学感兴趣的青少年有什么建议?
姜雪峰:要学好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想在一个方向上精深,一定要有一个广博的认知,对各个学科的通识综合性理解,才有可能在某一方向上获得重大突破。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