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机器人打保龄球、踢足球、“除草”!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创意无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视频
机器人绕障竞速、机器人保龄球、人形机器人足球、智能除草……一个个比赛项目中,中小学生们全情投入展开激烈比拼。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作为一项机器人科技教育竞赛活动,上海市青少年机器人知识与实践比赛市级决赛已落幕,共吸引了全市2000多名喜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中小学生参加。
“哎呀,不小心碰到了!”在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的决赛现场,机器人绕障竞速比赛的场地中,参赛者手执遥控器“指挥”机器人“绕桩”,旁边候场的学生也时刻关注着场上的情况,不时发出感叹。现场裁判老师介绍说,障碍竞速是体育中的经典项目,既需要速度,更需要灵活的身体控制,这一项目的比赛要求参赛者设计并制作一台可以线控操作的机器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线路的绕障竞速任务。
在新技术导向赛——Enjoy AI的比赛场地上,机器人的复杂程度和掌握的“本领”都要高得多,参赛者要设计并控制智能小车完成家居生活中多项智能任务。“比赛中有分值各不相同的任务,比如‘擦玻璃’,智能小车要将擦窗器水平移到另一扇窗户上方;‘点亮台灯’,要让灯具与模型磁铁吸合等等,参赛者可以选择喜欢的项目,在两分半时间内完成。”现场裁判透露,最终是根据完成程度和流畅程度进行打分。徐汇中学八年级学生胡清原选择了“擦玻璃”“启动自动炒菜机”等项目,并在第二轮中得到了290分,“感觉今天比赛完成得还不错,和在学校练得差不多。”
诸多比赛项目中,智能除草是人气火爆的项目之一,参赛者现场抽题,裁判按照抽到的题目摆放杯子,参赛者要现场编写程序使机器人在限定场地内完成循迹和“除草”任务。“比赛要求是2分钟内完成,如果提前完成会有时间分加分。”现场裁判介绍道。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卫瀚喆完成比赛后很兴奋,他最快的一轮用时为60秒62,“这个速度已经差不多是我最好的水平了。”卫瀚喆说,他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编程,非常喜欢机器人,“机器人很有意思。”
人形机器人足球是现场少有的对抗性项目,两队队员分别操控两个机器人“踢足球”,规定时间内进球多的获胜。在嘉定一中和奉贤区景秀高中的比赛中,机器人在场上“忙碌”,操控的同学们也是速度飞快地手脑并用。现场裁判员表示,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个典型的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学生们要使用人形机器人,在一个干扰性高、对抗性强的复杂环境下进行足球比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据介绍,为了激发青少年学习机器人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倡导自主研究和实践,普及机器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上海已连续多年开展青少年机器人知识与实践比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