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23-05-29 教育

记者 刘昕璐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早发现、早培养?近日,来自全国18所顶尖高中的校长、副校长齐聚复旦大学,共同探讨如何建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如何加强大学中学交流,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中学、大学同心协力才能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希望进一步深化“大学-中学”合作,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能及早地“冒出来”。复旦也将结合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加快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行动计划”,聚天下英才而育之。

与此同时,对学生在基础学科的兴趣培养应更进一步前置。“早发现、早培养不是发现以后再培养,而是在培养中发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健说。这一观点,现场不少校长表示赞同。大家认为,培养学生基础学科的兴趣应更进一步前置,大学为中学学生开出更多基础学科、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讲座,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是可能的”,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这样认为。

另外,通过数字化教学优势在不同地区开展大中衔接,利用“大学微课”等方式打造科普类、通识类、前置类课程,也成为现实中的实践。其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要注重学生品格教育。

学生的品格教育,是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中学校长们关注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表示,复旦大学将加强教育资源向中学的渗透、加强与中学教师的互动、加强对中西部中学的支持、加强对培养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品格的教育。通过“4个加强”,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共同担负起为国育才的使命。

记者 刘昕璐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