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科技青年释放创新活力,听听这场科技沙龙有哪些灵感在碰撞?
2023-05-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5月30日,“硬科技改变世界 释放青年科创活力”科技沙龙活动在上海青年国际人才发展学院举行,来自科技创新领域的留学归国青年齐聚一堂,共同庆祝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到来。团市委副书记王江参加活动。

活动中,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刚,带来了把半导体的功能特性与纤维的结构特性相结合的半导体纤维的研究分享,以及对半导体纤维在竞技比赛与国防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主题交流。作为归国华侨青年,他希望为我国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侨智”;身为老师,他希望传承大师育人精神,立德树人修己惠人,为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通过沙龙,上海缘昌医药化工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过常乐表示,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为一家生产和研发先进医药化工装备的企业,公司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都出自年轻人之手。“国内不乏创新的人才,但在人才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作为留学归国青年,过常乐希望把国外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课程和理念带回国内,他也建议,通过更多的政策扶持来鼓励归国青年的创新创业,加强上海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寿牧亮,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这位95后科技工作者回国投身人工智能领域2年多来,主攻机器人协同调度和集群运动方面的研究。在他看来,科创有时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年轻人对科创的想法比较多,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不同,有很多点子和创意都是通过交流碰撞而来的。“虽然大家专攻的领域不同,但通过团市委搭建的这个平台,大家一起进行创意的碰撞,对我来说收获很大。”寿牧亮说。

“通过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分享,看到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火花和灵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作为上海港澳青年政务训练营学员,来自复旦大学的大四学生冯福弘也参与了此次交流互动,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00后表示,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平时在学校会听老师分享前沿科技的研究,但很少能真正与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对自己当下的学业和未来的就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团市委副书记王江在与大家交流时表示,团市委将通过举办科技沙龙、文艺创作、经济论坛等小范围、专领域的主题交流,为归国青年搭建多元化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把大家聚到一起,促进交流和共同发展。同时,立足新发展阶段,为上海青年国际人才发展工作贡献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