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上海少年儿童庆“六一”科创主题活动举行
2023-06-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 郭容/图

“跳舞!”对着皮影戏APP喊一声,就能让实物皮影跳起舞;看到爷爷奶奶找不到手机、钥匙而烦恼,设计了基于室内高精度定位的语音交互寻物系统。

在6月1日举行的“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上海少年儿童庆“六一”科创主题活动上,上海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展示了上海青少年的“青”创力。市委常委、副市长郭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市政协副主席陈群出席活动。

学习讲话精神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同时指出,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活动现场,队员和辅导员代表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负党和人民期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少先队辅导员们表示,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本次活动由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共同主办。活动现场展示了“20年20事”上海少年科学院主题展和“红领巾 爱科创”科创走廊,还颁发了2022-2023学年上海市红领巾奖章“十佳四星章”和第一届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幸福人生”风采大赛一等奖。

“小院士”风采

 寻物系统源自孝心、数字赋能皮影戏 

一个用户交互终端、两个UWB定位基站和UWB定位标签,这三部分组成了上海建平实验中学马启文的作品《基于室内高精度定位的语音交互寻物系统》。这个听上去有些绕口的作品出自马启文一片孝心:“每次看到爷爷、奶奶找不到遥控器、眼镜盒,挺心疼的。于是我设计了算法,算出定位标签的坐标,把定位标签绑在遥控器等物品上,再输入家里的家具坐标等,系统还支持语音查询,更方便老人。”最近他还在不断修改算法,让定位更精准。

因为小学四年级偶然走进一家机器人基地,为马启文打开了编程新世界,他学会了编程、绘图,逐渐有了新志向:让科技创新为生活带来更多美好。如今初中二年级的他已经拥有了水质检测、野外寻找伤者定位器等7件科创作品。科创路注定充满挑战,但马启文喜欢这样的磨炼,“一遍遍设计改进作品,都是训练科创思维的过程。”

另一个展台,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队员倪子欣正用APP“指挥”着皮影装置。“跳舞!”她对APP发出语音指令后,皮影装置响起了音乐、跳起了舞。通过按键或语音,装置还能表现“打招呼”“开心”等。

一次七宝皮影馆之行,台上老艺人热热闹闹,台下观众冷冷清清,这便是“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皮影表演装置”的诞生故事。学过机器人、编程的倪子欣觉得可用数字化传播皮影文化,半年多的制作和调试,她坚持了下来,“若同时用多台设备控制不同的皮影,还可以完成一场自导自演的皮影戏。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触、了解皮影戏,甚至热爱和创作皮影戏。”

今年3月,马启文、倪子欣都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小院士”的创新“青”动能折射出上海近20年的青少年科创能力培育。20年来,“小院士”培养结出硕果:2002年10月11日,上海少年科学院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至今有616名“小院士”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其中有12人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称号。从2003年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首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开始,共产生234名“小院士”,其中9名“小院士”荣获市长奖,8名获得市长奖提名。

主题展呈现

 20年探路,“青”创力扎牢上海科创根基 

上海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青”创力?现场主题展一张张展板有了生动呈现:2006年的“大小院士面对面”,两院院士沈学础、闻玉梅与“小院士”们亲切交流,分享成长历程,共话科创素养;2010年“小院士”们首次踏上极地科考船“雪龙号”;2015年的“科学创意路 环保我先行”创意环保现场制作赛活动,以小手牵大手、全家总动员,共同倡导绿色环保行动;2016年“雏鹰杯”上海市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和小院士评选合并举行,成为面向上海青少年的重要科创教育实践活动;2018年号召“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首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正式启动。五年来,已有4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大赛活动,上海少先队为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发掘和培育了一批批具备科学素养的科技创新幼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今后,上海将继续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创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行动力,为科创中心建设打好地基。

同时,上海还将以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雏鹰杯”上海少先队课外活动大赛等为有效载体,完善少科院科技社团少先队组织架构和校外少先队科创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助力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等资源,进一步夯实少科院面向少先队员在校外科创教育方面的基础,组织开展的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衔接全国竞赛“白名单”赛项,“以赛促培、以学促用”打通向全国展示的输出渠道,打造科创教育生态闭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 郭容/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