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X艺术,这是给青少年的儿童节礼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院士团队和艺术大咖齐聚,助力沪上首个“科创X艺术”青少年研学基地联盟成立;一款立体书及文创,让恐龙“活”起来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上海推出了一系列科创、科普活动,让全市青少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首个科创X艺术青少年研学基地联盟成立
同济大学的青少年科创体验中心 “虫洞”,以“未来工厂”“智慧城市”“生命盒子”“自然公社”及“太空码头”,让青少年可以从中体验科学与艺术的创想。这样的科艺交叉联合实验室,正是上海科创为青少年展开交融的成果。
今天上午,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浦东国际影视基地内,20多家沪上知名的科创教育基地和艺术教育基地联合起来,发起了“科创X艺术”青少年研学基地联盟,一批知名科学大咖和艺术达人受聘担任科创导师和艺术导师。
科学家如何将研究成果讲授给大众,如何解释公众所不清楚的东西,这都可以借助更加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联盟由上海市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万博科创促进中心、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联合沪上众多科创教育基地和文化艺术场馆共同发起,目的就是把上海优秀的科创教育基地、艺术文化场馆整合起来,通过万博小使者跨界成长营研学活动,赋能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同时也为青少年科创艺术教育更好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基础,服务更多的中小学生。
多位科创大咖如林元培院士团队的代表专家尤嬿,郑时龄院士团队代表专家司尚林,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性主任张勇,同济大学副教授、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专家丁俊峰,上海理工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盛健,还有来自江南造船、上海国际汽车城、航宇科普中心、原能细胞等知名科技创新企业的科研专家都将成为为青少年科创导师。同时也有著名二胡演奏家马晓辉,帛画传承人、穆益林帛画艺术馆馆长穆昀昉,青年舞蹈家杨子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龙袍制作工艺第四代传承人周朱光等作为艺术导师。科学与艺术大咖共同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想象力。
当天,万博小使者成长营的世博首发之旅也启动,让源于上海世博会的科创和艺术精神实践传承和发展下去。
《如何复活一只恐龙》科普立体书亮相
“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有些热闹,一个2米高的巨型“立体书”装置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们来拍照打卡,一边欢乐地与恐龙人偶互动。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动手制作一本“立体书”,全场收集6个印章还能获赠一只Q版“羽暴龙”,抽奖还能获得上海科技馆多种文创节日礼物。
在这一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如何复活一只恐龙》科普立体书发布会上,上海科技馆全新研发的恐龙主题科普立体书和三款文创产品精彩亮相,并配套了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和科普讲座,为七百余名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恐龙科普盛宴。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今后还会开发个更多的立体科普书。
全新的恐龙明信片、毛绒玩偶、Q版手办和立体书逐一亮相,其中立体书格外引人注目。该书不仅将恐龙“复原”的科学研究以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全面系统呈现,同时将科技馆互动展品的设计思路植入书中,将科学知识与互动机关有机结合起来,可翻、拉、推、旋转、展开、关闭、延伸等,并形成7大立体场景、29个立体纸雕、38个增效翻页、16个互动机关、83幅科学绘画的沉浸式体验,引得青少年声声称叹。
除了玩,青少年也能学习科普知识。发布会后,第197期上海科普大讲坛开讲,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为观众带来题为“寻找恐龙化石”的科普讲座。他以化石研究为线索,以时间为轴,通过亲身经历的科考轶闻趣事,带领观众开启了中国恐龙的发现之旅——从侏罗纪早期的云南禄丰龙,一直到白垩纪最末期发现于广东的恐龙化石……时间跨度长、地理范围广,令观众大开眼界,也深深被孜孜不倦、永不放弃的科学家精神折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