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一小时卖出超30万张票!影迷线上线下感受过节仪式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徐莉媛/文、图(除署名外)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展映6月2日12点正式线上开售,2个小时后,各大展映影院的线下售票启动。今年组委会的售票系统,在前期多次测试演练后,体验非常“丝滑”,但影迷热情太高,抢票的结果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兵分两路,在上海影城和虹桥艺术中心天山电影院,感受了一番影迷的过节“仪式感”。
◆ 线上一小时售罄425场 ◆
为了让影迷们无需早起抢票,今年的上影节线上售票改到了周五中午,果然,今年的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官方发布的一小时售票战报,今年在首小时共有25.6万人同时参与,开票一小时,出票量达30.9万张,售罄场次425场!此前的历史高峰是2018年和2019年,开票两小时售出近25万张影票。
天山电影院不断更新的排片表。
今年的电影展映,共安排了1467场,是不折不扣的影迷节日。也有影迷在朋友圈笑称,如果不吃不喝不睡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看完所有影片。不过,对很多影迷来说,场次多,依然抢不到票。《悲情城市4K》《杀人回忆》《静静的嘛呢石》《阿尔法城》《灵媒》《死亡密码IMAX》《人·鬼·情》《美少女战士剧场版cosmos前篇&后篇》这些影片都是一分钟之内被抢完。
不过,无论抢没抢到票,今年很多影迷的感受是“系统很丝滑”,“没有再卡,刷进去有就是有,要么就是显示您所选座位已售完的界面”。
淘票票幕后团队在保障售票系统。
事实上,考虑到今年上影节线下板块全面回归,影迷热情空前高涨,在正式开票前,上海国际电影节指定售票平台淘票票的上影节技术保障小组,一直在对平台进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60多名工程师的专项支持下,经过系统升级和相关技术保障,上影节活动页入口每秒可支持10W+次请求、核心购票链路每秒可支持2W+次请求,能够为上影节观众提供更为平稳的购票体验。
◆ 他们来线下享受仪式感 ◆
今年的上影节,为了让不擅长用手机购票的老年影迷也能更便捷地观影,各大展映影院在网络售票启动两小时后,也开放了线下购票渠道。在主会场上海影城以及展映片较多的虹桥艺术中心天山电影院,不少影迷还是赶来,他们说,这才有“电影节的仪式感”。
86岁高龄的李先生赶来找回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图
今年86岁高龄的李先生,早早来到上海影城。除了买电影票,他还想看看装修一新的上海影城,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他说,自己原本是住在影城附近的,现在搬家离得远了,“但我每年都来影城看电影节的电影,所以还是想来参与一下。”不会用手机抢票,也不会线上支付的他,在上海影城的售票服务台,给售票员递上了两张百元钞票,然后选择了两张6月15日下午1点的《开发者有罪》,“到时候和我爱人一起过来,对于看什么电影,其实我们没有太多要求。1号厅因为座位多,所以选择了它。售票员说这个厅很好,到时候再来感受一下。”
从1993年第一届电影节开始,至今从未漏掉任何一届的资深影迷梅海星,也出现在上海影城,并且被不少影迷和媒体认了出来。如今搬到松江养老的梅先生,其实已经线上抢好了票,他特意到上海影城的机器上打印了出来。他说,“来见见老朋友,感受感受电影节的氛围,是很开心的事。”
资深影迷梅海星从松江赶来感受仪式感。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图
现场一位拖着行李箱的老先生,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他说自己现在住到郊区去了,但很喜欢看电影,“我不喜欢在手机上买票,还是觉得线下买票有感觉”,他在售票柜台认真地翻了很多页的排片表,最终买了不少纪录片,“我喜欢看纪录片,觉得里面的内容很真实。”买完票,他又来到大的排片表展架前,仔细将电影票和排片表做比对,用笔在小纸条上标记出具体的时间和影厅。
在天山电影院,情况也差不多。一位家在虹桥艺术中心附近的老人说,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选择了线下买票,“我上午就来过一次影院了,就对着排片表,仔细看看想选择哪些影片。能有线下的方式,对我们老年人还是非常友好的。”
◆ 年轻人也赶来线下捡漏 ◆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上海影城还是天山电影院,现场都出现了不少年轻人。他们都知道线上购票的渠道,来现场要么是想“早早取票”,有人甚至笑称“赶紧拿到实体票好在朋友圈炫耀”,要么是想“看看能不能捡个漏”。
年轻人赶来提前取票。
两家电影院的现场,都放置了不少电影节专用取票机,并设置了明显的引导标志。在天山电影院,前来取票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会直接在网上进行抢票,然后“错峰取票”,甚至还有人请了一位外卖小哥前来帮忙“跑腿”。在上海影城,一位年轻的男性影迷匆匆而来,取票机上只取了一张票又匆匆而去,他说:“中午我就在抢《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了,只想看它!结果没抢到,我第一时间就到转票平台上去找到了。怕夜长梦多,我今天就来把票取掉!”
不过,线上抢到了《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的另一位年轻男性影迷董子谦,也来到了上海影城。今年22岁刚参加工作的他,很有义气地为朋友从浦东坐地铁赶来“捡漏”,“他说中午抢票时,看到似乎还有区域是锁住的,觉得可能会给线下留了一部分。”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工作人员告诉他“线上线下票源是同步的”,并没有捡漏一说,但他还是觉得不枉此行,“我高中时喜欢上看电影,周末就会用零花钱一个人跑去看电影。2019年第一次看上影节的电影,就是在上海影城。此前听说上海影城在大修,前不久又看到新闻说修得很好,但我地图软件上显示它还在装修没有开业,所以也想过来看看。我抢的票是6月13日的,就在一号厅,听说是亚洲唯一的杜比剧场,我也想着,无论能不能捡漏成功,都可以提前先来感受一下新影城。”
上海影城加班加点装修收尾。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图
无论是否能够抢到心仪的票,作为“影迷的节日”,很多市民和影迷都会参与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光影中感受生活的魅力。本届展映影院,完成了上海16个区的全覆盖,同时,这些影院都拿出了LED(ONYX)、杜比剧场、LUXE、RealD、IMAX巨幕、CINITY、中国巨幕等高科技影厅,努力给公众创造更好的观影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徐莉媛/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