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写作者如何应对?这个研讨会给出答案
2023-06-0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人工智能正在对文学创作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有关在强大的人工智能面前,作家是否会失业的讨论也一直很热。针对这个问题,今天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举办“文学孵化与ChatGPT研讨会”。与会作家认为,与其讨论谁会取代谁,不如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文学共创”。

曾凭借小说《封锁》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上海著名作家小白坦言,他其实很早就在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自己创作了。几年前一家写作公司曾请他写一部中篇小说的两个章节,“我采取先由人工智能生成段落,我再从中挑选一些词句来进行加工创作的方式来写作。结果3000多字的内容,我搞了两三天,如果我自己写,可能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不过小白发现最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四代ChatGPT的出现,让人工智能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告诉记者,在今天来开会的路上他读了科幻小说家陈楸帆借助人工智能创作的一篇发表在《花城》杂志上的科幻小说,“写得挺好看的,人工智能的水平让人吃惊。”在小白看来,人工智能作为作家的辅助写作工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过去人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在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显然把这一套都学会了,它们不仅能吟诵,也能进行创作。这对文学创作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文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门类,要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一切新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双创’。”

复旦大学教授邓建国表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在人工智能面前,写作者是否会失业。与其讨论这些,不如讨论人类写作者如何与人工智能进行共同创作。“人工智能写的东西好不好,取决于人们提问的水准,提不出好的问题,人工智能再先进,也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