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作品?金爵奖评委:情感打动人最重要
2023-06-1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由主竞赛单元、亚洲新人单元、纪录片单元、动画片单元和短片单元组成,在两个报名周期内收到了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800部作品,其中名导新作汇聚,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比例进一步升高。

6月10日上午,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见面会在沪举行。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动画片单元、短片单元评委纷纷亮相。谈及即将开始的评委工作,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表示:“我们会彻底讨论,然后达成共识,每个人的意见都不会被忽视。”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焦雄屏认为,短片创作者的初心和想象力常常带给她无限惊喜,她期待在电影节看到更多让人惊喜的作品。

每年电影节金爵奖的评审标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主竞赛单元评委、德国摄影指导卢茨·赖特迈尔眼中,评判电影一定要被电影故事打动。动画片单元评委黄家康直言:“好的作品,情感打动人最重要”。 

  主竞赛单元    努力达成共识选出优秀作品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有12部杰出作品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其中包含9部世界首映、1部国际首映和2部亚洲首映影片,涵盖家庭伦理、犯罪、爱情、青春等多元题材。在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邀约时,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正在洛杉矶参与奥斯卡角逐,他执导的《驴叫》荣获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在查看了6月的档期后,斯科利莫夫斯基欣然决定前来上海。

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作为曾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斩获佳绩的电影大师,斯科利莫夫斯基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但评委们对于好的电影都有共识,优秀的电影和平庸的电影有区别。“我们允许不同的意见产生,但最终会达成一致意见,选出心目中最好的影片。”

宋佳。

中国演员宋佳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她主演的《萧红》《冰之下》《风平浪静》曾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此前,宋佳还出任过亚洲新人单元评委,她谦虚地表示,演员的角色很单一,一部电影的呈现要靠幕后专业的电影人。“好的表演是具有诗意的,但表演只是小小一部分,(优秀的电影作品)离不开幕后各个领域、专业优秀的人。”

文晏。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女导演,文晏是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三十而立”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陪伴着她一路成长。“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电影人交流的窗口,虽然是电影的竞赛,但艺术的本质不是竞争,是交流沟通,无论是带作品参赛还是作评审,都是努力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没有输赢,只有共赢。”谈及金爵奖的评选标准,文晏最看重“艺术性”:“我们将寻找影片独特的叙事语言、动人的故事、动人的角色。”  

卢茨·赖特迈尔。

因为摄影指导的身份,来自德国的评委卢茨·赖特迈尔常常被认为更关注摄影的呈现和构图,但赖特迈尔认为在当评委时会“忘记”自己的摄影身份,他说:“我们都是职业工作者,观看一部电影、品鉴一部电影要看它是否有好的故事,演员表现是否优秀,其次才看摄影、构图,故事情节非常弱的话,不能构成一部优秀的作品。”

张律。

导演、编剧张律以一部短片《11岁》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他的电影在过去20年间先后入围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作为导演,他会关注电影呈现的空间是不是“对的”,“空间对了,人也是对的,流淌的情感也是对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打动我。”张律说。来自印度的导演、演员兰迪塔·达斯则说:“电影是真实生活的投射,它的真谛是共通的,我们在评选中可以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印度尼西亚导演、编剧、制片人加林·努格罗擅长拍摄传统文化题材,电影在他看来是一种对话,把世界上发生的事呈现出来,跟大家来一起分享。他说:“以上海为背景的中国故事一直被津津乐道,我也期待回到熟悉的上海主题,做好自己的评委工作。”

  短片单元    期待看到无限惊喜和潜力  

对年轻电影人而言,短片是他们进入电影行业的“敲门砖”。本届金爵奖短片单元入围影片共有19部,包括真人短片和动画短片。担纲本届金爵奖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的焦雄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华语电影,并全力扶持青年电影创作者,不少青年电影人在她的帮助下屡获国际影展大奖。

焦雄屏。

“真正创作的人,在他拍短片和最早拍处女作时,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创作的一些方向和将来的潜力,短片没有那么多商业和市场环境的干扰,他的潜力和创作方向是无限的。”焦雄屏说,“19部短片单看简介就让我充满了期待,包含各种想象力,各种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希望能在这里挖掘出耳目一新的电影方向。”互联网时代,AI技术不断发展,短片拍摄门槛也开始降低,更多的人可以参与电影创作,但焦雄屏仍坚持说:“短片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初心、原发力、想象力,学生的创作可以带来无法想象的惊喜,也希望在电影节看到这样的惊喜。”

张大磊。

中国青年导演、编剧张大磊曾在短片领域斩获颇丰,他曾在2021年凭借《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在张大磊看来,无论长片还是短片,只是形式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在创作拍摄方面是一样的。“所谓门槛降低,是创作者表达方式更丰富、更多元了,最重要的还是看创作的初心。”张大磊说。

  动画单元    情感能不能打动人最重要  

真木太郎

在本届电影节金爵奖动画单元评委会主席、日本动画制作人真木太郎看来,电影节最重要的使命是“发现”,“发现新的创意人员、新的导演、新的技术,我们也将用这样的眼光对我们的作品进行评选”。上海是中国电影和中国动画电影的发祥地,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电影人。真木太郎常年从事动画制作,他对于优秀的动画电影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我目前从事动画制作的经验来说,我们应该每次都有些新的进步,创作时能够不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能够不断地尝试新的作品。”

动画单元评委、中国香港导演黄家康执导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和 《白蛇2:青蛇劫起》曾收获不俗票房和口碑,他认为“故事离不开情感,情感打动大家最重要”。“比如国外评委可能对中国文化不了解,但这不是门槛,不应该有区域性、地域性区别。我们要用普通观众的标准看待作品,用共同的情感语言去考虑,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能不能打动人。”黄家康表示。

黄家康。

从大热的《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神话题材在中国动画片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但随着观众审美口味升级,越来越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不一样的题材。“艺术源于生活,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不同的题材出来,我自己的创作也将更加多元 。”黄家康说。

保罗·威廉姆斯。

英国动画师、导演保罗·威廉姆斯同时担纲金爵奖短片单元和动画片单元评委,他推崇“好主意”,“希望把好的主意带给观众,产生一种连接作用,它可以影响几个人、几代人,总而言之要产生一种共鸣,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共鸣,通过我们的电影主题去影响观众。”在谈及好电影的创作时,保罗·威廉姆斯这样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