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支口红到一个产业,上海这样践行“双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首届上海碳博会上,有一件名为《网红》的艺术装置作品格外亮眼。艺术家王小慧创作的这件作品,管体由3200米红色丝线组成,红色丝线来自2010年她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大型艺术装置作品“10000个梦”,其底座则是由6336支废弃的欧莱雅口红通过可循环利用的亚克力方块拼接而成。
《网红》生动诠释了“一支口红的碳索之旅”。事实上,从一支口红到一个产业,上海一直在践行“双碳”。
// 从口红到外卖,低碳消费先行 //
上海是全国第一批开设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用更少的碳排放,创造出更高的工业产值。2010年以来,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均超过50%。
欧莱雅作为唯一的消费品企业入选《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绿色低碳案例集》。
一支口红,从研发、原料、包装、采购、运输、零售、消费者使用到回收的各个环节,贯穿了欧莱雅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欧莱雅通过自身的业务转型,带动了行业端、消费端的减碳路径。
“实现碳中和是一场众行之旅。去年7月,我们举办了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间接采购供应商大会,彰显了我们的承诺。而就在仅仅数月之后,其中一家供应商雅利集团就宣布在其工厂实现了碳中和。”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受益于这一强大的生态圈,欧莱雅此番联合十大战略供应商共同发布减碳宣言,致力于共建可持续消费生态圈,通过培训和分享经验等措施帮供应商达到减碳目标。
践行“双碳”,消费先行。去年4月,饿了么上线了即时电商领域的第一个消费者碳账户“e点碳”,目前用户数量已突破5000万,并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运营,带动消费者及生态伙伴树立低碳意识、养成三个“低碳小习惯”——无需餐具、小份餐食与绿色配送。截至目前,饿了么无需餐具的订单已超过14亿单。
这次应邀参会的饿了么分享了基于消费者碳账户开展的减碳实践经验,同时宣布上线平台首个碳积分公益项目“爱心充电”,并联合生态伙伴启动绿色消费“低碳上海行动”。
饿了么上海总部事务总经理周星录介绍说,饿了么将进一步激发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数字能力协助生态伙伴向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参与绿色标准共建并向生态伙伴开放。
// 多种创新机制帮助产业绿色转型 //
10年来,上海用多种创新机制帮助产业绿色转型。2013年,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率先启动,现已有电力、钢铁、化工、航空等27个主要碳排放行业,300多家企业和860多家机构投资者。截至2022年9月,上海碳市场配额现货品种累计成交量近2.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32亿元。目前,上海已评定市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等超过200个。
作为上海首个出台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市属国有企业,临港集团是此次上海碳博会规模最大、案例最多,展陈方式最多元的参展商,携旗下20大重点园区、4大服务平台,联动100余家园区知名企业以及50余家合作伙伴组团参展。
特斯拉首次把“上海超级工厂”这一重要“产品”以沙盘形式向公众呈现,围绕绿色工厂规划、光储充解决方案、电池回收等技术成果,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特斯拉秘密宏图之下的独特魅力。
“国际氢能谷”围绕“氢能产业链、服务链、场景链、创新链”主题,首次完整展现园区风貌。“国际氢能谷”位于临港新片区高端产业引领区,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开放优势和制度优势,现已聚集康明斯、陕汽德创、氢晨科技等30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国际氢能谷”大力开发区域内数万辆重卡、渣土车、通勤客车等具有可持续转化能力的氢能化应用场景。2022年底,临港新片区内首座油氢合建站和首座纯氢加氢站均已投入运营,氢能企业的产值规模已达20亿元。
“本月,上海首批60辆氢能渣土车在临港新片区正式投放运营,后续还有100辆投放计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推广千辆燃料电池车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百亿元。”上海临港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邓浩强说。
// “四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次亮相碳博会,助力中国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毕马威除了带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筑梦欧洲》报告、《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等诸多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以外,还巧用工具“碳追踪”来实现低碳生活。这款工具通过各类数据的调整、统计和分析,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呼吁大家通过个人行为习惯的改变,比如说避免或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选择更绿色可持续的产品等来助力环境保护和低碳社会转型。
“近年来,在力争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全社会对于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指出,“正有一批有远见的中国企业,通过探索自身的碳中和、碳达峰方案,实现技术革新上的新突破与新进步。与此同时,他们用新技术探索出来的新的解决方案,又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本届碳博会上,安永从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角度,分享以“双碳”为目标的战略、路径、体系建设和实施以及ESG气候信息披露等热门话题,全面展示安永在ESG战略、评估、转型、落地和鉴证等一站式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和系统建设。”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主管合伙人刘国华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下,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ESG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已经开始做出实质性的转型尝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然成为行业共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