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发掘党史校史红色资源,上大开启思政课沉浸式体验
2023-06-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王金伟 沈铄 

“顾正红同志这样的工人不少,他们就在台下,在人群中,时刻准备用滔天的怒火,为争取权利和自由斗争!”“好!好!”这是上海大学“毛概”课堂上欢呼鼓舞的台词。随着演员们的振臂高呼,同学们或是鼓掌示意,或是出口称赞,纷纷参与到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体验思政课中。

  == 沉浸式上红课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上海大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启沉浸式体验课教学改革探索,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沉浸式课堂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培养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和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授课方式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指导老师上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金伟老师、悉尼工商学院帅萍老师和井冈山大学张玉莲教授与团队成员共同商议,结合教材内容和党史校史典型人物、事件、案例等进行设计编排,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主题,最终推出首节“沉浸式体验红课”——“五卅运动与上海大学”。

该课程以20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大学学生——罗石冰为主线,根据他参与和领导的五卅运动为蓝本进行课程设计,并将毛泽东关于阶级分析的方法有机融入到推理分析之中,并最终形成了时长90分钟、面向50-100个人的沉浸式体验红课。时下流行的剧本杀、“你画我猜”、演讲辩论等形式被融入课堂,让同学们在参与互动中体验到推理和解谜的过程。

“沉浸式红课团队通过将时下流行的沉浸式体验这一概念引入红色教育,力图模拟还原历史场景,让同学们在一次次参与和选择中,与革命英雄人物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并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必然性,并最终实现信仰的塑造。”上大工商学院学生沈铄认为。

  == 更多课程将被开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大学生理论信念从何而来?关键是让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本质有深刻理解,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有情感认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是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让大学生沉浸式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不断激发起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自觉,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作为“沉浸式红课”的发起人之一和指导老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王金伟指出,“沉浸式体验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该沉浸式体验课在“红色选题”的遴选和“红色史料”的选取等方面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希望该沉浸式体验课能够在宝山校区和延长校区的思政课堂上推广,让更多的同学在思政课上可以参与到课程的全过程,并亲身体验思政课的独特魅力。

主题教育的成果也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据介绍,目前,该“沉浸式体验红课”项目还获得“未来合伙人”商务调研精英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奖项等荣誉。团队还将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充分挖掘上海大学红色教育资源,制作一系列沉浸式红色体验课程。同时计划与街道、博物馆等开展更多的合作,通过开发红色旅游、线上短剧、剧本杀等其他红色产品,赋能红色IP,并借助AI、虚拟现实、3D建模等先进技术,打造红色“元宇宙”,进一步增强沉浸式体验课的效果,让更多同学感受到“沉浸式体验红课”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王金伟 沈铄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