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才能收获最美风景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大青年正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唱响青春之歌,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本报采访了一批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工作的优秀青年,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U为青年”。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瞿奇,是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一名主任规划师,同时兼任院团委委员和公司团总支书记。平时工作非常繁忙的他,一直觉得公司所在的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个好地方:紧邻黄浦江,低密度的办公园区,世博会遗存的别致建筑和宜人的景观设计。在紧张工作之余,瞿奇常在园区漫步,春来花香,蛙鸣一夏,叶落知秋,榉树常青,四季变换的交响是这位规划师最喜欢的“艺术作品”。九年如一日,园区也见证了瞿奇的成长。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瞿奇工作中面临最多的是挑战未知。他说,“技术领域的要求天天都在变,规划不是只有一套技术方法。事实上,规划是动态、多元、交融的,接触的大量业务都是交叉领域的非传统东西。”
项目中不断刷新的“知识点”曾一度让他“应接不暇”。入行不久时,瞿奇受命到某项目现场驻场办公一年。离开了市区的办公室,他每天公交换共享单车,“长途跋涉”到当时仍荒芜一片的项目基地办公。陌生的环境、不同的工作要求,特别是“规划理论”和实际开发建设“碰撞”,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题目”。“只能开放心态,拓展自己的边界,”瞿奇这样说,“需要行动起来,边做边学。”数不清的会议、和不同的团队沟通、无数次基地现场踏勘,他反复从建设和规划两个视角相互反馈、思考,找出“更优解”。亲手绘制的若干图纸,又眼见着它一步步变为现实,瞿奇认为这是一次奇妙的体验,他的业务能力也通过这次实践得到极大的锻炼。
瞿奇 受访者供图
案例是最好的教材
案例研究是每一位规划师的必修之课。对于瞿奇来说,案例也成为工作中探索新领域的“法宝”。瞿奇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年前有幸加入院企改革相关研究。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企业如何架构、如何运作,他一窍不通。这次研究工作首先就是高频次地调研取经,由领导亲自带队到兄弟单位走访座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让瞿奇受益匪浅。每次调研后都需要把数小时的会议录音整理提炼为文字材料,瞿奇一定会一丝不苟地完成,经常弄好已经深夜了。这个过程不仅让他迅速习得大量经验,更是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大有启发,“调研是最直观的案例学习。”瞿奇这样总结。研究过程中,扁平化的研究讨论和工作推进模式,让他有机会和领导前辈进行交流、沟通,也得以把领导的工作方法作为“优秀案例”,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让瞿奇的视野视角、思维方式都得到全面提升。
热爱是最好的动力
院企改革后,瞿奇当选为新成立公司的团总支和部门党支部委员,加上原本的院团委委员和本职规划岗位,多角色和多线程交织成为工作常态,对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带来极大挑战,他一如既往地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一个个任务。瞿奇告诉记者,自己有一张动态维护的工作计划表来辅助时间管理,同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为一些任务作前置思考。有朋友曾惊叹于他的旺盛精力,因工作之外的瞿奇还是个“溜娃达人”,“不想错过和家人的时光。”瞿奇说,不断的动力源自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不久前,他在公司领导指导下,带领着团总支一班人策划了一项青年活动:“城市观察”,这是公司范围内的小型学术交流沙龙。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瞿奇仍在积极思考如何创新形式,希望搭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台,绽放公司青年的激情和活力。
瞿奇喜欢爬山。他提到小时候爬山的经历,“看不到山顶,只能专注脚下的台阶,一步一步,不知不觉就到山顶了。”多年后,每当他面临挑战时都会回味这段经历,而他也一次次用行动拆解困难,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韧劲。攀登的每一座山峰,无论高低,每一步都要脚去丈量,每一步都同样重要,山顶的风景是一种嘉奖,而过程才是成长的收获。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