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沪开幕
2023-06-2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6月27日上午,“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第一展厅开幕。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第一次以重大历史题材为背景,向全国艺术家征集作品创作的一次主题展,展览预计将展出至7月16日。

本次展览融合历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将征集到的优秀作品按照表现内容的时间顺序排列,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各重要时期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每件作品均展现出艺术家们力求在技艺融合、风格类型、表现手法、材料运用等方面寻求突破所付出的努力。

展厅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创作的《树德里的灯光》位置醒目。他介绍说,画面展现的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5位代表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讨论和展望未来的一个瞬间。作品采用古典主义风格,通过回望党史中最开始的一瞬间,来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程。

“这张画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酝酿,我去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和嘉兴南湖红船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也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经过了8次(修改)稿子。”庞茂琨说,这幅作品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因为尺寸比较大,是搭架子完成的,“当时正好阑尾炎犯了,但还是站在架子上坚持把它完成了。”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前的作品《李大钊在长辛店》,展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李大钊到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给铁路工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场景。“我画的是李大钊晚上上完课之后,和工人一块走出教室,但工人对他讲的内容意犹未尽,仍然继续围着他请教。”李前介绍说,画面上主要呈现了三个部分,主体部分是台阶上李大钊和工人热情地交谈,左侧部分走出来的工人则是一种已经觉悟了的状态,器宇轩昂;中间的一个女学生,起到了将左侧部分和主体部分衔接起来的作用;而右侧部分的黄包车夫则主要展现工人对李大钊先生的尊重,他们请来黄包车夫送先生。

“创作过程中,难点就是构思,就是你要选择哪一个情节、哪一个环节去表现历史事件。”李前坦言,这幅作品从构思到成画,耗时一年多,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史料,“要根据视觉艺术语言的特点,把这个历史事件真实地反映出来。”

“从《天朝梦碎》到《开眼看世界》,从《呐喊的民族》到《启蒙》和《不屈》,从《树德里的灯光》到《划破黑夜的枪声》……这些作品循着孕育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足迹,沿着星星之火的燎原之路,营构出一帧帧恢宏壮阔的历史画面,使观众在这种历史的寻迹中再度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光辉业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因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此次展览的选题策划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对孕育党的诞生那些沧桑而深厚的历史背景的铺垫,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重镇也由此更加凸显而出。

据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首批共征集到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20余件优秀主题作品,本次展览即是这些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此外,展览还特设一大收藏展区和评委作品展区,精选了参与工程评审的评委代表作品以及一大收藏的历代名家艺术作品,让观众更多元地感受不同年代作品之间的呼应和关联,更好地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深入的理解。展览结束后,该工程首批入选的全部创作作品,将由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为了迎接建党102周年,除了策划“艺术中的红”大展外,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专题展厅还有“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讲述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薛峰透露,从今年“五一”起,一大纪念馆就迎来了一波持续的参观高峰,每天的观众都要超过万人。在“七一”到来之际,一大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还将举办一场轻音乐会,届时将展演《红旗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耳熟能详的曲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