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一个急刹车孩子被勒伤了,罪魁祸首真是安全带?
2023-06-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一个急刹车,7岁的阳阳被勒出腹部“外伤”,罪魁祸首真的是他系着的车用安全带吗?……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近日接连收治2名因家长急刹车导致车上儿童腹痛的“外伤”患儿。在临床上,像阳阳这样的“外伤”小患者并不在少数,针对这些患者,还有一个专业术语——“座椅安全带综合征”。难道真的是车用安全带惹的祸?其实并不!

本周,记者随机调查了20名140厘米以下的小学生。调查中发现,仅有6名小学生乘坐汽车时会使用儿童专用安全座椅,其余14人在市民坐车时仅使用车用安全带;而在这14名小学生中,只有一位学生家长为孩子在车内配置了增高脚垫。对此,汽车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后表示,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中“身高不足140厘米的乘车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或者增高垫等约束系统”这条,这就意味着,这20名小学生中,仅有7名学生做到了规范安全出行。

一个急刹车

孩子腹部被“安全带”勒伤了

张女士每天要开车送7岁的儿子阳阳(化名)去上学,考虑到安全问题,她很早就在汽车后排座位上为孩子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上个月开始,好动的阳阳不愿意再坐安全座椅了。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拆去安全座椅,不过开车前她总是会仔细地给儿子系好车用安全带。

可几天前发生的一次事故,让张女士至今都捏了一把冷汗。那天早上8时许,张女士照常帮儿子系好车用安全带后,出发前往学校。当天下雨,前方突然有辆汽车紧急变道,张女士一个猛刹车,阳阳的腹部被安全带重重地勒了一把。受惊吓后的阳阳一直闹哭不止,并喊着“肚子疼”。

随后,张女士紧急将孩子送往上海市儿童医院,医生发现阳阳的下腹部有横行的皮肤瘀斑,腹部有散在压痛。医生怀疑阳阳伴有腹部肠管损伤,对他进行了仔细检查,在接受了上胃管、禁饮食等非手术治疗后,孩子痊愈后出院了。

事实上,像阳阳这样的患儿并不在少数。记者从儿童医院获悉,包括阳阳在内,近期该院急诊创伤外科就收治了2例因家长急刹车导致车上儿童腹痛的“外伤”患儿。

“这类外伤在临床上统称为‘座椅安全带综合征’。”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叶国刚解释说,所谓“座椅安全带综合征”,临床上泛指因仅使用座椅安全带的乘客,在发生车辆正面碰撞事故中遭受的各种人身伤害。这些伤害通常是在撞车或紧急刹车情况下,乘客身体沿安全带腿带对折时造成的。发生车祸或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座椅安全带的束缚力过大,导致儿童身体受损的现象。

“座椅安全带综合征”的危害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损伤,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腹部或胸部内脏器损伤。“腹部损伤,如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等实质性器官破裂及空腔脏器损伤,如肠管穿孔、膀胱出血,腹部大动脉破裂以及腰椎骨折等。急刹车会使安全带拉力瞬间增大,可能直接造成患儿胸腹壁皮肤切割伤、锁骨、胸骨体、肋骨骨折,严重时可导致肺挫伤、心肌损伤、大血管破裂等。”叶国刚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20名140厘米以下小学生

真正乘坐规范者不到一半

事发后,张女士后悔不已。“阳阳身高已经超过1.2米,体重50斤出头了,本来觉得系上成人座椅安全带就没有问题了,谁知道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事故。”

本周二,记者随机调查了20名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身高在120厘米到130厘米不等。调查中,仅有6名小学生乘坐汽车时还会乘坐儿童专用安全座椅,其余14人在市内乘坐汽车时会使用成人座椅安全带;而在这14名小学生中,只有一位学生家长为孩子在车内配置了增高脚垫。

言朋是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十多年前,他就和团队一起研究儿童安全乘坐问题,呼吁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立法规范。他给记者分析了具体孩子应该怎样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者安全带,比方说,1岁以及1岁以下的孩子,应该反向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只要儿童的体重在座椅的承载重量范围内,尽可能让儿童使用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颈椎。而到了1岁以后,则可以考虑使用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当年龄大一些的儿童无法使用儿童座椅时,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儿童被垫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车用安全带。当安全腰带能系在大腿上部、安全肩带能系在胸部时,才算妥当系好了安全带。

那么,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使用车用安全带?言朋给记者列举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如果孩子坐在汽车后排靠在椅背上,双脚可以妥妥地着地,那么就可以给孩子使用成人安全带。但是如果孩子的脚够不着地面,那就是在使用增高垫后,同样可以通过车用安全带来约束儿童,但是安全带的约束位置应该在儿童的肩部与胯部。“这20名一年级小学生,都属于不满140厘米、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所以他们中只有7名孩子的出行方式是规范的,这其中还不考虑他们真正系安全带的位置是否正确。”

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坐儿童安全座椅呢?“孩子长大了,不愿意再乘坐儿童安全座椅了,觉得不舒服。加上最近天气又热了,所以就把车内的儿童安全座椅拆掉了。感觉系上汽车自带的成人安全带,也一样安全。”采访中,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相较于普通座椅,儿童安全座椅更像是一个半包裹结构的大沙发,孩子的背部、臀部等部位紧贴座椅内部,容易感到闷热。此外,如果座椅位置摆放不合理,还会使孩子感到坐姿不适。在一些二手商品平台上,记者看到,有不少转卖几乎全新儿童安全座椅的用户,理由都是“宝宝不喜欢坐”。

然而,在记者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系上成人安全带的同时,需要配备增高垫等措施”表示不知晓。

车用安全带真的“安全”吗?

为成人设计的安全带并不适合儿童

随着汽车的普及,车祸已成为了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其中,“座椅安全带综合征”是儿童车祸伤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权威数据显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降低70%的婴儿死亡率,可减少59%的4—7岁儿童死亡率。

不过,这些年儿童乘车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2021年6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这是首次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纳入全国性立法。

同样,2021年3月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明确提及,“身高不足一百四十厘米的乘车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或者增高垫等约束系统”,并明确了相应的罚则。而这些都说明,说明儿童安全出行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有些父母简单地认为,给孩子系上安全带就是安全的。但实际上,儿童生理结构还没有发育完全,车辆交通意外对儿童的伤害是致命的,特别是汽车自带的安全带,因为是按成人体型设计,一旦发生车祸,其对儿童的保护作用极其有限。”叶国刚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例因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导致8岁女孩出现肠穿孔的案例。“由于身高问题,孩子系上安全带后,安全带正好处于脖子位置,一旦车辆发生碰撞,安全带在惯性作用下很容易勒到孩子的颈脖,造成窒息或者伤及颈椎,严重可致死亡或终身瘫痪。因此,为成人设计的安全带不一定适合儿童、不一定真的安全。”

同样,在言朋看来,“当汽车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行驶时,碰撞会使7公斤的幼儿产生275公斤向前冲击的力量,孩子会像子弹一样飞出去,对此成年人根本无法进行控制。而车用安全带是按照成年人的身高体型设计的,并不适合儿童,一旦发生事故,车用安全带反而会勒伤儿童的胸部和颈部,严重时会导致儿童瞬间窒息死亡。”

一名执法交警告诉记者,在他执勤时,经常看到许多家长给稍大的孩子系上了车用安全带,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这样用安全带“绑”儿童并不安全。儿童由于高度不够,安全带肩带和儿童锁骨的位置不对应,车祸时会导致致命的腰部挤伤和脖子脸颊的压伤,也会经常发生孩子被带子勒住脖子等事件。“但是不可能在执法中给每个孩子精确测量身高的,所以更多的时候以教育为主。“

==   记者手记   ==

立法之后仍需要加强宣传

做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阳阳被车用安全带勒出了外伤,但是罪魁祸首真的是车用安全带吗?其实并不,错就错在安全的乘坐方式。

随着我国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儿童群体的交通出行安全风险也在叠加交织。通过案例抽样研究显示,儿童乘坐私家车事故数量占所有乘坐交通工具事故的20.83%,其中的近两成事故由于儿童没有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增高垫或安全带等儿童乘车约束装置而加重了事故后果。

事实上,上海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启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工作的城市之一,2014年出台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就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携带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乘车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在副驾驶座位;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随后2016年对《上海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修订时,驾驶家庭乘用车携带未满4周岁的未成年人未佩戴安全座椅就列为违反交通安全的行为,并处100元罚款。

但是,对于已经超过4岁,但是身高还没有满140厘米的孩子,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让他们的出行更加安全规范?采访中,一位交警称,从近些年上海情况来看,儿童安全座椅使用量处在持续上升阶段,这与家长安全意识提升、生活质量提升、持续的安全教育以及加强执法都有一定的关联。但执法过程中的困难还是显而易见的,公众的安全意识、使用意愿和习惯都会影响执法效果,应该说儿童乘车安全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社会风尚,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而言朋认为,在儿童安全意识的推广过程中,除了相关部门,需要更多的组织机构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只有不遗余力的号召和推动,才能让儿童出行更加安全。

但是最离不开的,还是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就像大家当初都没有习惯开车一定要扣安全带一样,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如今系安全带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开车出行习惯。对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无论是安全座椅或者车用安全带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包括家长监护、学校教育、交管部门对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及对驾驶员的教育引导、事故急救系统和应急处置等在内的多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避免“座椅安全带综合征”,请从每个家庭做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