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青年办实事丨校园和职场有壁垒,“贤才大巴”牵头破局
2023-06-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不知道职场里有哪些岗位可以运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不少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最大的困扰。近期,上海市奉贤团区委和奉贤区人社部门在日常走访调研中发现,高校学子择业、就业和企业招聘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显著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他们共同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用“贤才大巴”把学生送进企业,为他们提供进企业、看岗位、投简历“一条龙”服务,开启简历投递绿色通道,现场即完成对接。

    学生心声    

“象牙塔和职场有壁垒”

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余明雨学习的是学校近几年新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本身找工作就挺难的,要找到可以运用本专业的岗位可能性更小”,他担忧自己的学习成果派不上用场,遭遇挫折的同时也丧失了些信心。

复旦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徐茂凯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材料专业出身的他并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想跨专业求职金融领域岗位,但因为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求职不太顺利。如何克服跨专业难题,找到目标岗位的实习和工作,是他遇到最大的障碍。他的学弟学妹找实习的时候也遇到不少问题,有的甚至还倒贴交钱去实习。

“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工作,怎么入手找实习、找工作,不清楚有哪些可利用的渠道,简历内容不够丰富”,这些是华东理工大学大三学生韩秉强遭遇的难题,万事开头难,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他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寻不到出路。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周尔驰即将面临就业,校园环境和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他对未来未知的工作环境充满了迷茫和忐忑。

“我们在象牙塔里,对生物产业、行业的发展了解不到位,只获得了零碎信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周浩宇也表示,“如果能实际走进企业参观学习,实地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运营方式、组织架构,那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次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杜源恺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怎么联系企业、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内容、哪些岗位更合适自己、自己具备哪些优势等困惑。

    破解思路    

面对面,校企直达“一条龙”

奉贤团区委和区人社部门在日常走访调研中也发现,高校学子就业和企业招聘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显著问题。一方面,有学生反映鲜有机会参观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行业动态知之甚少,在就业季,网上的招聘信息冗杂,自己对很多企业和城市都不太了解,只能盲目投递简历;另一方面,企业也表示,线上招聘的方式往往效率不高。

调研了解了各大高校学生的困难和需求后,奉贤团区委和区人社部门进一步理清了破局思路,就是要让企业和学生真正地面对面,让双方直接对接,为学生进企业、看岗位、投简历提供“一条龙”服务。

“目前,奉贤人社部门和团区委共同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正式启动‘贤才大巴’项目,作为校企之间的求职‘直达车’,不仅把企业送进校园,跟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还带领专业对口的学生走进企业,近距离感受岗位要求、企业文化。”奉贤团区委副书记郑雷刚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贤才大巴”已经载着上海师范大学的50名应届毕业生驶入了奉贤东方美谷。来自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大四学生李玉龙对参访企业伽蓝集团和药明生物的先进生产技术及科学管理模式赞不绝口。在互动环节,他多次抛出行业专业领域相关问题,并当场表达了强烈的求职意向,企业随即开启简历投递绿色通道,现场完成对接。李玉龙感慨道:“‘贤才大巴’太给力了,和企业面对面不虚此行。”

与此同时,企业也十分期待“贤才大巴”为他们带来高质量的“人岗匹配”效果。他们认为“贤才大巴”让企业可以直接接触到学生,当场定下意向。相关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校企互动形式十分新颖,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招聘需求,也提高了招聘效率。

在奉贤团区委和区人社部门共同组织的“贤才大巴”招聘会现场,来自奉贤区的100多家重点企业为毕业生带来了800余个岗位,计划招聘2000余人,现场共收到3200多份简历。求职的学生穿梭在不同的用人单位展位之间,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面对面洽谈,向意向企业投递简历,当场面试。

除了参观走访,“贤才大巴”还为学生提供了干货满满的互动交流。区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区就业促进中心轮番讲解人社政策,让他们对人才落户、就业创业等政策有了更详尽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奉贤对人才的渴望和关怀。另外,在奉贤就业创业的学长学姐分享心路历程也让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贤才大巴”也为校地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4月13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的师生通过“贤才大巴”活动走进奉贤参访了重点企业之后收获满满,随即就通过党支部共建的形式与奉贤东方美谷集团进行签约共建,将在实践基地建设、人才共同培育等方面开展常态合作。

截至6月29日,已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共计近500名学子通过“贤才大巴”走进奉贤。他们走进奉贤知名企业,感受东方美谷美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走进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奉贤区规划资源馆等城市地标,切身体会未来新城建设发展的蓬勃态势;来到吴房村、五宅村、南胜村等美丽乡村,探索新时代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奉贤模式;走进十字水街、田字绿廊等生态巨作,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在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奉贤博物馆等文化长廊,寻访奉贤历史与文化。

    解决问题   

主动拆壁垒,打破信息差

参与了“贤才大巴”活动之后,徐茂凯说他切切实实地经历了一个打破信息差的过程,其他参与其中的学生也表示深有同感,主动拆掉校园和职场的信息壁垒,打破信息差,对职场和职业认知具体化,是他们在“贤才大巴”最大的收获。

令余明雨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华严村,他在那里不仅见到了当地的领导、选调生、青年才俊,村民也深度参与到活动中来,参与了决策、讨论和落实的全过程。看到这样的场景,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今后择业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乡村振兴一线,结合自己的理想、兴趣和才能,把自己的专业和潜能最大化。”他已经报名了暑期的政府挂职锻炼实习,要把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让我这样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对于市场、就业环境、不同企业有了更好的了解。”韩秉强告诉记者,当前,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倾向于去名声比较响的一些大企业,也就是“大厂”,而这次他在奉贤区见到了小而新的企业,它们不仅有活力,还有尖端科技,这也给他们提供了在不同领域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机会。

从6月25日到7月1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和学生都会在奉贤区参与“贤才大巴”暑期实习活动,记者在现场实地采访到了他们的切身感受。周尔驰告诉记者,他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了在公司里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毕业后的生活有了大致印象,这给他之后的就业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大二学生唐睿说,她了解到了生物企业的具体架构、福利待遇,也发现企业的实验室和学校的实验室有很大不同,见识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罗凯文拓展了视野后,明白了自己以后应该在什么方向上发力,要努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彭文宇比较关注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发展潜力,发现了更多就业方向,拓宽了就业面。

在杜源恺看来,“贤才大巴”能助力学生破解实习、择业、就业难题,尽早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让他们提早有个方向,尽可能走出校园,多去锻炼。同时,了解城市发展的最新动向更有利于学生找到契合城市发展的求职方向。最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与企业多沟通交流,打破信息差。

记者从奉贤团区委获悉,这个暑假,除了正在进行参观实习的武汉大学学生以外,7月5日,“贤才大巴”还将与大学生暑期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一场较大的活动,届时所有报名暑期实践的大学生都将有机会一同参与。据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参与该活动的人数在300人左右。

下一步,奉贤团区委会继续对接各个高校团委,邀请毕业生来奉贤参观、学习、就业。奉贤区人社局会组织开展专门的招聘会,给毕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另外,奉贤区公务员局、人社局还有团区委会联合走进高校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指导,助力大学生来奉贤就业创业。

“未来,‘贤才大巴’将走进更多高校,同时也为企业搭建更多平台。跨圈长三角,扩展招才触角,为奉贤区招才纳贤,让奉贤成为人人向往的近悦远来之地。”郑雷刚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