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今日开馆,明起对外开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经过多年筹备建设,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今天举行开馆仪式,明起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上海少有的“中字头“博物馆之一,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建成是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发源地的历史地位的重要体现。这家博物馆将成为讲好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
◆ 为什么建在上海? ◆
上海的“中字头”博物馆很少,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都可算在此列,现在又多了这一家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为什么这家博物馆要建在上海?原因很简单,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
上海在新闻出版业的地位是其他城市不能替代的。当年上海的新闻出版有多辉煌呢?据统计,1912—1949这37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的千余种图书,近95%在上海出版。
不仅报社、出版社多,上海还是红色出版的重要基地。1920年8月,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在上海组建了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38年,中国第一部全译本《资本论》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此外,上海出版还是海派文化的关键一环。正是上海出版强大的文化生产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融汇能力和辐射能力,海派文化才得以发荣滋长,枝繁叶茂,成为江南文化的新样式,并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想象和可能。
正因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与上海的渊源如此之深,上海也就成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定址的不二之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经过上海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持续不断的呼吁,筹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有了眉目。
2011年10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前期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正式批复同意在上海建设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之后又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终在今天变成现实。
◆ 如何呈现近现代新闻出版面貌? ◆
记者今天再次探访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发现和今年“世界读书日”探访时相比,陈列更完善,展品更丰富。
这家位于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为地上六层建筑。按照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发展历史和门类,展厅分为序厅、主题馆、儿童出版馆、印刷技术馆、艺术设计馆、数字出版馆、音像馆、临展厅8个板块,展陈面积约5600平方米。
上海的近现代新闻出版底蕴是厚重的,远非一个博物馆能够完全容纳和展示。为了在有限的面积中呈现更多的内容,大量高科技被运用进来。包括展陈中运用裸眼3D、3D MAPPING、多媒体互动、数字印刷还原技术及3D打印等手段,建设基于5G、覆盖手机和PC端的数字三维导览系统都在展馆中广泛运用。比如主题馆就用了巨型大屏还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福州路、山东中路为中心的书馆、报馆一条街。参观者扫描二维码,可一键穿越回书报一条街,操作虚拟人物完成任务,感受当时的文化盛况。
展品永远是一家博物馆的重中之重。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最大重藏无疑是原中华书局图书馆的全套旧藏。记者了解到,在市委宣传部协调下,博物馆从上海辞书出版社接收了这套重磅旧藏。这是全国出版系统最大单体文物,近现代出版文献、档案、方志等收藏完备,总量超过50万件。此外,石印机、《湘江评论》原件、大量名人手札、出版档案等藏品也较为珍贵,具有较高文献和研究价值。目前已完成馆藏数字化17万页,后续将继续推动藏品利用,为专业研究提供支持。
在这里不得不提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第一件藏品。这是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1998年巴金先生为商务百年庆题字手迹,上书:“我是’五四’的产儿,我通过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走上文坛。”据悉,博物馆经过多年征集积累,目前藏品超过60万件。
对这些藏品的整理和研究将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据悉,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2008年建立了藏品库和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出版了馆刊《新闻出版博物馆》(已出版42期)和专集、研究、史料三个系列文库26种,参与主办了七次出版史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展学术研究项目,比如与上海档案馆合作的“上海书业公所档案整理研究”,与纪实频道、社科院历史所等合作的“中国科学社档案整理与研究”。拍摄了300多位老新闻人、老出版人的影像视频和口述历史。
◆ 暑期活动有哪些亮点? ◆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之际正逢暑期来临,博物馆适时准备了各种优质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让他们对上海的近现代新闻出版历史,对上海这座城市有更丰富更深刻的了解。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开馆,在博物馆五楼临展厅将推出由市委宣传部网络出版处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想象直达生活——首届网络游戏视觉艺术展”。这个展览从“游戏+艺术”“游戏+音乐”“游戏+非遗”“游戏+科普”“数字+党建”“游戏道具”等多个板块,近距离展示网络游戏精美原画,沉浸式展示游戏影音。
展览中,《闪耀暖暖》与南京云锦研究所合作的云锦服装、《和平精英》的“大绣和平”主题苗绣长卷,《乱世王者》与中国古兵器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汉剑、《原神》的五夜叉木版年画等,展示了游戏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性。此外还有《传奇世界》的沙城雕像,《剑与远征》国风角色服装,《征途》的楚魂·枪等玩家喜爱的游戏道具和周边产品。让观众在享受试听盛宴的同时,体验游戏触及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8月,博物馆还将推出《科技之美——〈科学画报〉图说科技90年主题展》。《科学画报》创刊于193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科普期刊,凝聚了中国几代科学家“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可贵梦想。在90年历史中,画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兼具的优秀科普作品,和精美原画手稿。展览除展示档案、原稿外,还将穿插小实验、趣味互动,激发观众能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兴趣与探索。配合展览,还将推出科普论坛、科普讲座等。
博物馆还将在近期发布《上海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上海出版年刊(2021)》,主办“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学术论坛、新闻出版院长论坛,配合上海书展、ChinaJoy、上海国际童书展等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推出系列展览和活动。
据悉,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将对照国家一级馆指标,搭建行业平台,举办系列精品展,推出系列文化活动,与国内外同类博物馆展开合作,立足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一座与光辉出版历史和地位相称的新闻出版博物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