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创历年之最,青少年现场比拼无人机技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迅影翻飞,电机嗡鸣,选手们的心也随着无人机一同在空中跃动。这两天,来自上海全市的414支代表队齐聚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紫竹校区、附属初中,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海赛)。
本届大赛分为旋翼类、固定翼类、创意类三大项,包括个人飞行赛、空中格斗赛、蜂群舞蹈编程赛、机甲大师空地协同对抗赛、个人侦察赛、动力飞行器创意赛等15项比赛,参赛人数超过1700人,赛项数量和选手数量均创历年之最。
位于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体育馆的三楼,小选手们正在紧张的无人机“越障”中。只见不同形状的障碍物分布在场地中,选手们需要操控无人机钻圈、绕旗、穿越障碍物间隙,最后将无人机停在指定区域中。
“哇,他好稳!”“看来不能太追求速度。”场地外,几个选手窃窃私语讨论着“战术”,场地内,来自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初一的孙倞竹正在紧张地比赛中。最终,他完成了所有障碍,稳稳地将手中的无人机停在了“机场”位置。
孙倞竹玩无人机已经有一年多了。对无人机产生体育兴趣是一次偶然,“当时我在打篮球,远远地看到有个人在兴致勃勃地试飞新的无人机,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觉得很新奇,应该很好玩。”之后他就迷上了研究无人机,第一台无人机是爷爷送给他的。开始,孙倞竹还只是自己研究,上了初中之后,他加入了学校的无人机社团,开始有学校信息课的老师来教学,他也进步神速,“我现在算是学校里玩无人机玩得比较好的了。”他很自信地告诉记者。
这次参加无人机大赛,也是孙倞竹的第一次。为了比赛他已经集训了两三个月,但一点不觉得枯燥。“自己喜欢就不会觉得烦。”他说,自己在操控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小经验,“比如扳遥控器的时候不能太快,要慢慢来,否则很容易扳到底,就容易失控,飞机就会比较冲。要比较慢地去操控它,才会飞得比较稳。”参加完团体赛,孙倞竹还参加了个人赛,对比赛成绩他还挺满意的:“我拿了满分。”
孙倞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科技就很感兴趣,无人机这个爱好一定会继续保持下去。虽然还只是初中生,但他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就业已经有了方向。“以后我想做一名程序员,反正是跟电子电路方面有关系的。”
据介绍,该比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上海会员工作站、上海市航空学会、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和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附属初中承办。作为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的预选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海赛区)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办赛规模与办赛质量均得到持续提升。
今年,此赛事继续进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中专和职高的44项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大赛旨在激发青少年对无人机领域的热情,让选手们在自我挑战与对抗合作的紧张刺激中挥洒创意,磨炼技巧,提升水平,同时也为我国无人机事业培养新时代人才。
“航空科技人才要从娃娃抓起。希望能通过大赛的举办,使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快速萌芽。同学们在比赛中相互切磋、展示技艺、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航空科技的探索中,努力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未来航空领域的优秀接班人。”中国航空学会监事长李春宏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